大年初一,秦敖跟着秦琼在家祭祖。然后就是去各家里走访,拜拜年,吃吃喝喝。和处默等几个哥们出去逛逛,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加上吃元宵的习俗,这两个字就和团圆联系起来,成了很多家庭团圆的节日。相传也是西汉文帝时,为纪念正月十五的“平吕”之乱而设。汉文帝把那天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吃过晚饭,天还没黑,秦敖带着怀道就出门赏花灯去了。出门后会和了程处默等几个哥们,身后跟着几个家仆,一伙人浩浩荡荡的杀向正康坊。
由于是元宵佳节,长安城连着三天不实行宵禁,所以满大街的都是人,这三天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贩夫走卒都会走上大街来赏月看花灯。看着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有身穿儒服的士子学生,有穿着光鲜的富贵公子小姐。还有身穿皮袄的西域来的胡人等外国人,操着不熟练的汉语与街两旁商铺里的小商贩们交流着。
当然最多的还是那些迈着八字步,悠哉悠哉闲逛着的士子,以及三五一群骄笑吟吟的大家闺秀这一类人。李震等几人时不时的冲街上大姑娘小娘子们吹口哨,挤眉弄眼的上前调戏一下,纨绔子弟的作派张显无疑。使得那些小娘子们羞红着脸,呸一口快速走开,几人则在那哈哈大笑着。
“我说哥几个,这可还有小孩子呢,你们就不怕教坏了,回去你们家老爷子收拾你们啊!”秦敖见此在旁边提醒道。
“没事,他要是敢学坏,看我不收拾他!”李震无所谓的说道。
“靠,兄弟你牛!”秦敖顶了下大拇指对李震说道。
正康坊所在的朱雀大街被布置成花灯的海洋,大街正中央摆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做成十二生肖形状的,有做成莲花形状的,也有做成船形的、鱼形的……不一而足,两旁的商铺做着买卖。秦敖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着大街正中央摆着的花灯,真是看花了眼啊。
“大哥哥,大哥哥,我在这里。”看到秦敖的李承乾边打招呼边走过来,侍卫们赶忙把两旁的人挤开,护着李承乾和李丽质来到秦敖几人的面前。
“承乾,公主殿下,你们也来逛街赏花灯?”秦敖打招呼道。
“见过太子殿下,公主殿下。”众人见是李承乾和李丽质都行礼道。
“嗯,现在不是在宫里,各位公子不须客气。今天是元宵节,宫禁开放,这不就和弟弟出来逛逛了。”李丽质说道。
“公主殿下,要不和我们一起赏花灯吧,人多热闹点。”秦敖说道。
“嗯,也好。倒是要劳烦各位多照看下小弟了。”李丽质说道。
“姐,我都是大人了,自己会照顾自己。”李承乾听到自家姐姐的话不干了,在那叨咕道。
“是是是,我们家的高明是个小大人呢!”李丽质摸摸李承乾的头打趣道。
两方的队伍融汇到一起,壮大了不少,说说笑笑着在街上逛着。看到大街上人有点多,摩肩接踵,人挤着人。秦敖怕怀道被挤散了于是秦敖将怀道举起来,放以自己的肩膀上。乐开怀的秦怀道坐在秦敖肩膀上不时的大声笑着。而程处亮几小孩见一这个情形,都是一脸期盼的看着程处默他们,而李震的弟弟李慎,这个熊孩子还在那顺着李震的大腿往上爬。几人苦笑着对望一眼,无奈的李震只好扛着他弟弟放到自己的肩膀上,程处默扛着程处嗣,宝琳扛着程处亮,李承乾则由牛虎扛着。哥几个就这样,在一帮小屁孩咯咯的笑声中走在街上看着花灯,不时的买点街边小吃。
路过一个卖糖糊芦的摊子时怀道指着糖糊芦的说道:“二叔,我要糖糊芦,我要糖糊芦。”
“我也要,我也要。”几个小孩嚷嚷着。
秦敖把人家卖的糖糊芦全部都买了下来,让跟在后面的大蛋扛着,让怀道他们一边走一边吃着。
“大哥哥,快看,那边有一座灯塔。”李承乾在牛虎的肩上指着前方说道。
秦敖一行人随着人流走到这一座灯塔近前,面前的灯塔架子整体用竹竿搭成,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花灯做得美轮美涣很是漂亮,每一盏花灯下边都吊着一条写有文字的彩带。灯塔前围拢了一大圈看热闹的人,指着花灯在那叽叽喳喳的说着,原来是猜灯迷的。
“各位公子小姐看好了,这里所有的花灯上都附有灯谜一条,若是各位中有谁猜中谜底,那盏彩灯便归谁所有!”只见灯塔前有一个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对着围观众人拱拱手,朗声说道。
听到中年男子的话,围观的众人一时间群情振振,纷纷去猜自己看中的谜题,有猜中的,则欢天喜地的拿着花灯在那显摆着。没猜中的则是再接再厉转战下一盏花灯,现场的气氛很是热烈。
“二叔,我要那个花灯。”怀道在秦敖身旁指着其中一盏花灯说道。
秦敖见到怀道指着的那个马形的花灯,只见花灯下边垂下来的彩带上,写着一行字:金箍桶,银箍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