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赵云轩的奇特人生> 第八章 闲着也是种煎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闲着也是种煎熬(1 / 2)

“别想了,再也回不到无忧无虑无烦恼的时光了。”赵云轩叹口气,从回忆的恍惚中脱离出来。收拾东西,到校外坐上回家的客车。

赵云轩家在金马屯镇南沙坡村,恰好在昌临二中到县城的公路中间。二十多里的路程,很快过去了,熟悉的南沙坡来到了眼前。

以前总盼放假。放假后可以找几个同学好友,打牌溜街,无所事事的转。或是窝在家中,从天明到天黑抱着电视看。

今年几个没考上高中的好朋友都到南方打工了,其他几个也是有这样那样的事要做。

要不猫在家中看电视呢?

想到考试成绩,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况且,还要对着父亲写满劳苦的脸。

哎!这个暑假,该怎么熬过呢?来到村口,赵云轩反而犯愁了。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隶属于山东省曲宁市昌临县金马屯镇的南沙坡村,亦是如此。

村子靠着公路,有些心眼灵活的八十年代就开始行动了。全国各地跑运输,或走街串巷、摆摊开店买卖东西,低价买进乡下的农副产品,倒腾出去,再从城里,买来一些有现代气息的日用品、饰品等等,来回倒腾。

后来或单干或联合,开了几个小工厂,小日子蒸蒸日上。家底殷实的,砸了老宅盖上二层小楼。甚至腰里别着大哥大,开上气派的黑色小轿车。

走到家门口了。

爷爷、奶奶几年前去世,二叔参军提干后留在部队,家里只有父亲一人把持。

家里院子盖好近十年了,红砖平房,坐北朝南正屋五间,包括一个堂屋,两边各套着一间房子,外加单独的东西厢房。西院墙靠大门处连接着盖了两间西屋,放些杂物以及做饭用。

推开大门进到院子里,父亲正坐在家里的梧桐树下,抽着自己卷的纸烟。二叔在部队官不小,捎给他不少高级烟、内供烟,他抽不惯,还是本地的烟叶卷起来顺口。

看见赵云轩进来,父亲扔掉几乎烧到手的烟头站起身,“小轩,回来了,吃饭吧。”

堂屋饭桌上,摆着俩盘菜,用纱网罩盖着。

父亲把筷子递过去,问道:“学习成绩怎么样?”

赵云轩简单答道:“不太好。”

父亲没再说什么。默默吃完饭,赵云轩忙起来收拾桌子,洗刷碗筷,父亲抽着烟,在旁边坐着。

从前他很少让赵云轩干家务活。现在父亲想通了,不应该关在房间管孩子。日常的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韧性,不至于经受不住一点挫折。

父亲读书不多,不知该怎样形容,但他知道这个道理。

姐姐知道赵云轩回来,带着昊昊来住了两天。

小外甥叫陈君昊,快两岁了,长得虎头虎脑,很惹人喜爱。一进家,双手张开摇晃着向前跑,边跑边喊,“姥爷抱抱,姥爷抱抱。”

父亲双手在身上搓几下,抱起他,“昊昊真乖!”

姐姐没进屋,先询问赵云轩的学习情况。又拿过成绩单,把他好一顿批评。昊昊不管大人的事,不一会就和赵云轩玩在一起,追着舅舅满院子跑。

有几次不小心摔倒了,抬着头、眼里噙着泪看大人们。姐姐不让去管,看没人拉他,昊昊自己手脚并用爬起来,照样欢快地跑。

家里有二亩多地,这个季节种的是玉米和大豆。到了该施肥的时候,父亲要赵云轩到邻居李大伯家,约他们一起。

李大伯家儿子、儿媳在广州打工,只留下老两口,和十岁的孙女小娟在家。两家的地靠着,平常田地里有什么事,都互相照应。

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已经发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家里用的等等,都实现了现代化。

可到了中国的农村,几个人弓着身子在田地里耕作的场景还到处可见。

记得初中时,老师提到外国的农村使用先进的机器播种、收割,赵云轩曾问过村长,为什么咱们不应用高科技种田。

村长咧了咧嘴道:“你看每家的地有多大,能使用什么先进机器?再说了,都用机器这么多人干嘛!”

是啊,责任田分配到户到人,极大提高人的积极性,在一定时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可每家小小的一块地,某些方面,也产生了反作用,限制现代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感叹归感叹,眼前的活还是要干。施肥用的是人力耧,有耧架、耧杆、耧腿和耧盒等组成。父亲在后面把着架子,李大伯前面架好耧杆,赵云轩和李大娘在最前面拉,十岁的小娟也没闲着,拿着一个小盆,随时往耧盒里加化肥。

开始感觉还可以,到后来赵云轩觉得耧越来越重,自己的腿越来越沉。终于可以歇息一会了,大家喝点水后重新开始。一大早出来,忙到将近中午,才算全完了。

赵云轩全身流着汗,拉绳的手起了泡,承受绳索力量的肩膀也火辣辣地疼。回到家,简单擦洗身体后,躺到床上就睡,父亲喊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