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骁统领着二千赤血卫,从幽州前往洛阳。洛阳在司州,中间隔了个冀州。
说到冀州,秦骁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国演义》里,那个单骑救主,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冀州常山郡,此时的赵云应该在那儿,不由得起了爱才之心,天下将乱,手底下没有几员能打得猛将,怎么争夺天下?
2000士兵开路,直涌向冀州的常山郡。赤血卫领头郑友三不知道大人为何绕道而行,故走远路,但大人既然那么有雅兴,也不敢多说什么。
冀州受黄巾之乱肆虐,沿途所过,流民失所、衣不蔽体。路上都是饿死了的百姓,瘦骨嶙峋,骨瘦如柴。大片的田野因战事无人耕种,都荒废在那,长满了杂草。
秦骁看得心乱如麻,不禁呤起了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思断肠。”
郑友三拍手道:“大人这诗作得好,既悲天悯人又让人不吐不快。”
中国从黄巾起义爆发到隋唐统一的400年内,几乎是战事不断,先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最惨无人道的历史,自三国还是一场开幕而已。秦骁心想:“三国如果统一,维护稳定,或许就不会有后面四百年的战乱了。”
进入常山郡,天色已晚,秦骁下令安营扎寨,歇息一番之后再赶路。郑友三打了两只兔子,扒了皮后抹上蜂蜜,烤得酥香油脆,一只便递给了秦骁吃。
秦骁酒足饭饱,闲得无聊,这儿古代人当得很憋屈,天色一暗就上床歇息了,没什么意思,点蜡烛看书又伤眼睛。
“看来有机会要发明个电灯。”他异想天开地想道。忽然狂风大作,大雨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
晚间雷霆怒号,乌云蔽月。秦骁暗骂一声,郑友三道:“大人,这雨恐怕是一时半会儿小不了的,咱们的营帐都有破洞,漏雨漏风常有的事,要不先去前边的破庙里住上一晚。”
秦骁打了个喷嚏,说:“这怎么能行?众将士在雨中驻扎,而我却跑去避雨。”
郑友三道:“大人,你就别再倔犟了,2000赤血卫都是您的拥戴者,你要是出了点事,没人能节制的了。”
秦骁心想不错,便收拾被窝。二十名赤血卫提着包裹、打伞带着秦骁前往庙里,这儿庙已经破败不堪了,神像也没了。郑友三扯上神幔,将神台擦拭干净了,铺上棉被。
“这儿挺不错的,应该不会塌了。”秦骁打趣道,忽然哗啦一声,东角屋顶已塌了下来。郑友三心惊肉跳:“大人,您这话有点说反了呀。”紧接着砰砰之声,屋顶上似有野猫在蹦哒,从东到西,从西到东,迅捷无比。绝不是屋瓦年久失修的动静。
秦骁大为骇然,分明听见风声雨声之中夹杂着兵刃相交之声,急忙纵到院子,抬头一看,瓦房上三名黑衣大盗围攻一名持长枪的白衣少年,这少年一根长枪舞得密不透风,红樱如花朵一般抖开,唰的直掼而出,从一名大盗的胸膛直透而过。
郑友三不禁叫了声好。秦骁见这少年以一敌三,兀自不落下风,其身手之矫健,便是他手底下2000名士兵也物色不出一个来。
秦骁有心助他,向郑友三道:“拿弓箭来!”郑友三赶紧将弓箭递给他,秦骁弯弓搭箭,瞄准了一名手持双刀的大盗,嗖的一声,箭如流星般直窜上去。
那少年眼尖,长枪一挑,打落了箭羽,只向下方看了一眼,便又跟两名大盗你来我往的打,纵声叫道:“我不需要帮手,一样也能收拾了他们!”
郑友三差点鼻子都气歪了,低声道:“大人,这小子可真他娘的狂!”
“有大能耐者多少有点怪癖,不必理会。”秦骁心平气和,一手撑着雨伞,目光直勾勾的盯着瓦房上的打斗。
大雨如注,雷电交加,雨越下越大。那少年忽然一招回马枪,人纵上半空,枪尖犹如噬人的毒蛇一般,便在这时,一束闪电自天际落下,将整个世界在数秒内都照得如同白昼。在巨大的打雷声夹杂着惨叫声,秦骁只觉眼前一花,那两名大盗被串在一枝长枪上,从上面直滚下来。
那少年轻轻纵下,浑身都湿透了,自顾自的走到屋檐之下避雨。秦骁笑呤呤地上前道:“恭喜小英雄,贺喜小英雄呀,顺手便解决了三名大盗,仍能潇洒自如。”
少年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叫大人见笑了。”
秦骁道:“小英雄高姓大名。”
“在下常山郡赵云,因为这三名贼子,抢了我们村里的粮食,还纵火烧毁房屋,我一怒之下昼夜追击,恨不得亲自手刃了这仨,因此大人出手相助,我都拒绝,便是如此,绝不是有意冒犯您的。”少年一拱手,天生的豪爽与豪气。
秦骁脸上变色,说:“你是赵云?”
“怎么了?”赵云一脸诧异。
“没事没事。”他乐得直搓手,眼前这位年轻人可是史上有名的武将,收揽到帐下绝对是一名猛将。“你这衣服都湿了,赶紧换下来,否则得生病了。”秦骁将自己的大衣脱下来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