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败
随着日头的偏移,应该是到了上午十点左右,这个时候,关内的吴三桂的军队似乎开始了移动。我听到了号角和士兵嘈杂的呼喊声,然后便见到了城墙上的士兵,有一部分下了城墙。
城门打开,吴三桂一骑当先的除了城。他身上穿着一身白色孝服,他策马扬鞭的停留在了李自成的军队之前。没错,就是停留在了李自成的军队之前。不过肯定不是吴三桂一个人,在吴三桂的身后,则是几千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关宁铁骑的士兵了。
不过毫无例外,这些士兵们,也是全部的穿着孝服。他们为什么穿孝服,我有些懵?
按理说,我记着吴三桂是在一片石大战之后,是在撤回京师后,这才动手杀了吴三桂全家。而那个时候,距离现在最起码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吴三桂的父母和家人,还没有死的。既然家里人没有死,那么吴三桂戴孝做什么?
“难道,是因为崇祯死了,为崇祯皇帝戴孝?”我想到了这么一个想法,不过这个想法到底怎么样, 我觉得还有戴验证。毕竟吴三桂可不是什么忠臣孝子啊,这个人是个极其自私的人。一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父亲被杀的人,会是一个忠臣?
孝子或许可能不是忠臣,但是毫无疑问,忠臣肯定会是孝子。因为一个对父母都不孝的人,是肯定不会尊重君王的。而吴三桂的秉性大家都知道,这就是一个不忠不孝的典范。毕竟他作为头号卖国贼,是比同时期的宁完我,洪承畴等汉奸知名度大的太多了。
这也是得益于吴伟业(吴梅)的《圆圆曲》了,那一句痛哭三军俱素缟,冲冠一怒为红颜,可是让不少的小姑娘吧“真性情”的吴三桂当成了自己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不过她们要真的知道了吴三桂的本性,估计也会傻眼的。
不过现在来看,这全军带孝的吴三桂军队似乎还真的是为崇祯皇帝戴孝。因为吴三桂此刻还是打着明朝的旗号,还是自称为明朝的平西伯宁远总兵。没错,此刻他还没有留在辫子降清,所以也不是清朝的平西王。他的军队,也还都勉强算是明朝的军队。
这个时候,是从李自成的军队中走出了一个人,在这个在亲兵的护卫下,策马来到了吴三桂面前几米处。这个人背后有着旗帜,上面写着‘大顺山海关总兵唐’。看到了这个旗帜,我想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就是大顺的山海关总兵唐通,也就是明朝居庸关的守将了。这个唐通投降了李自成,被李自成用来接替吴三桂的山海关守将任务。不过因为吴三桂反水,这唐通就狼狈的逃回了北京,去找李自成哭爹喊娘。
唐通似乎在和李自成谈什么,不过这谈话显然是没有作用,两个人说了没几句话后,便不欢而散了。
在唐通回到了军队之中后,站在远处山脊上的李自成帅旗摇摆了起来。接着,李自成手下的几员大将,刘宗敏、袁宗第、李过等人,带着自己的部下,对着角山长城发起了攻击。
而吴三桂,则是带着披麻戴孝的山海关军队,同样迎战了李自成。
因为地方有限,这场战争一开始李自成手下的人数优势并没有发挥。而李自成的军队多是未经训练的农民组成的步兵,虽然其中有不少也经过了几次大战,杀了一些人,但是实际上和专业以打仗为生的关宁铁骑比起来,实在是差了不少。
明末的几大军队,分别是关宁铁骑、秦军、白杆兵、洪兵、天雄军。这几只军队,打起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基本上是没有过失利的。这几只军队此刻就只剩下了关宁铁骑,其它的,都是损耗在了清兵的手中。
当然,被他们消灭的八旗兵,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年的红河血战,八旗兵死在白杆兵和戚家军手下的,就足有两个旗。
因为农民军军械和训练上的不足,他们打仗基本上就是靠着人海战术。密密麻麻的十几万往那里一战,对于大部分未经过战场的军士来说,那是震撼力十分强大的。如果是初战告捷的话,这些农民军是都会不要命的向前冲,去抢战利品。这些农民军打起顺风仗,那是十分顺手的。
但是等到了打攻坚或者是硬仗,就需要李自成的核心军队出马了,核心军队都是百战老兵组成的,虽然军械行可能次于一流的明军,但是拼命程度,却是明军不如的。如果他们打了胜仗,那么这些农民军会跟着向前冲,形成了摧枯拉朽的气势。在这样的气势下,即使还有建制完整想要抵抗的明军,也是会被吓的心惊胆战。
而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些看似人数人多的农民军士兵,是根本没有战斗力的。这些几万人或者十几万人的农民军会抱头鼠窜,基本上是任人宰割了。
而此刻,一开始的战斗因为是普通农民军上的,再加上这里地方有限,发挥不出人海战术的威力。这些农民军在面对装备精良的关宁铁骑攻击下,是出现了溃败。是的,此刻关宁铁骑是占据了优势。
不过这个优势只是暂时的,因为见到了初战失败,李自成很生气。接着,便看到了李自成的帅旗周围的士兵发生了变化,李自成动用了他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