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粱异录> 第二百七十三章 烽火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三章 烽火台(1 / 2)

第二百七十三章 烽火台

“这便是你说的一片石战役的遗址吗?”

登高远望,看着面前的一片石古战场,胡清欢很是不解的对我说道。

“是的,这便是一片石战役发生的地方,也就是传说中的一片石。”我对着胡清欢说道:“不过此刻,这个古战场已经彻底的沉寂下来了。这里已经被人遗忘了,这里已经是一片苹果树园了。”

“你想说古赤壁吗?”胡清欢看着面前的一片石,她对我说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唔,对吧,我可是学过这首诗的。”胡清欢调皮的对我说道。

“恩,挺对的。”我对着胡清欢笑了笑:“你说这一片石古战场,有没有曾经遗留下来的兵器?”

“或许有吧,毕竟这才过去几百年。”胡清欢想了想,她对着我说道:“不过这里可是山区,估计这些兵器都已经深深的埋在土里了,你要掘地三尺去寻找它们吗?”

“我就是想掘,也需要掘的东西啊。这地几米甚至十几米,估计是需要开着挖掘机了。”我对着胡清欢笑着说道。

“唔,那你去蓝翔啊,不是说学挖掘机去蓝翔吗?”胡情绪戏谑的说道:“你要比去学挖掘机吧,以后还可以去考古呢。”

“呃,这个容后再议。”我对着胡清欢笑了笑,我指着这片红色的一片石说道:“此刻这被苹果染红的一一片石,或许在几百年前,便是那些将士鲜血染红的一片石了。”

“你想的真多。”胡清欢说着:“你说要死你回到了当时,你会帮谁啊?”

“我也不知道。”我对着胡清欢笑了笑:“或许,谁也不帮吧。”

“为什么呢?”胡欢疑惑的看着我。

“因为我回不到当初。”我对着胡清欢摇了摇头,拉着胡清欢离开了这里。毕竟我回不到,即使在过于假设,又有什么用呢?

一片石,这是一个流满了血泪的地方,也是一个令后世无数仁人志士说捶胸顿足的地方。

离开了一片石后,我和胡清欢继续往前走,这一片便是刻着浮雕的墙壁了。这墙壁上的浮雕,似乎是铭刻出了山海关的所有历史了。

第一幅,便是山海关的开创者,也就是徐达的画像了。这徐达站在点将台上,下面是盔甲旗帜鲜明的明军。其中还有着一些农夫和工人似乎在背着石块。这农夫和工人身后的背景则是高山和海滨,想必,这便是今日的老龙头和角山了。

第二幅,则是曾修缮山海关并在山海关驻防过的戚继光了。这戚继光同样是坐在点将台上,他的身后则是站立的副将和参将。他的面前,则是标志性的八卦阵了。不过这次八卦阵可不是土石建筑,这次的八卦阵,则是军士摆着的。戚继光的背后,便是山海关的关城了。

第三幅,便是今日的一片石大战了。这幅战场的描写并不突出,背后的背景也是虚化的描写了一笔。主要的,则是突出了三个人物。一个是穿着龙袍的李自成,另一个是穿着盔甲的吴三桂,最后一个则是梳着辫子的多尔衮了。

第四幅,则是当年的直奉战争了。直奉战争,便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张作霖的胜利而告终,是一场令人抱憾的战争。壁画之中除了一些穿着近现代化军装拿着步*枪的士兵之外,便是一些战马带着的牵引火炮了。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则是突出了两位人物。其中一位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吴佩孚,另一位则是奉系军阀的张作霖了。

第五幅,则是最后发生在山海关的大战,也就是日本侵华战争中攻打山海关的战争了。这场战争,是一场让国人无不为之落泪的战争。守卫山海关的营长安德馨(注一)宁死不撤,最终整个营的士兵全部都战死在了山海关。

壁画只有五副,过了这五副壁画之后,便向着角山长城的城墙上方进发了。这长城很高,我和胡清欢买了两瓶水后,便开始了爬长城。

首先,我和胡清欢便进入了这向上攀登的长城阶梯之上。山海关的长城是由山谷到达山顶的,这山脊上便全部都是长城了。一直到达大规模的人马无法到达的山顶,这长城才会停下来。原本这长城应该是从山谷延伸到两边的山峰的,不过此刻却只是延伸到了一面。另一面山脊上的长城还保持着原本那破旧的长城形状。虽然是有了一些工人做出的修修补补,但是依旧是很很破。

不过我想,这破旧的长城,或许会比这看起来宏伟的长城更加真实吧。毕竟从当年的明朝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而从修建的徐达算起,那就是六百多年。即使从修缮的戚继光算起,也是有四百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又经过了直奉战争和榆关战役,者长城如果还能够保存的这么完好,那的确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毕竟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中,是丝毫没有动过长城的。

这山海关的长城要比燕京八达岭上的长城规模小了不少,那里基本上可以并排跑四匹马,而这里估计也就是一匹马了。长城一面是上,一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