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归家
大巴由燕京形式到我的县城需要四个小时,其中需要翻阅了燕京的八达岭,这八达岭和居庸关,便是曾经燕京的屏障,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最后一关了。
在明朝,我的家乡被称为宣府,是明朝的八大边关重镇之一。由宣府出关后,便是察哈尔蒙古了,宣府是京师的北大门,是防御着蒙古的第一道防线。那个时候,在宣府有着常驻的军队,有着宣府巡抚和宣府游击将军。
明朝中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大战,这场大战也是大明王朝最耻辱的一场战役,这便是土木堡之战(注一)了。土木堡之战,几十万大明士兵血洒沙场,而明朝的皇帝也是被蒙古人俘虏了。这土木堡便是在宣府,也就是现在的怀来县土木堡了。
不过宣府也只发生了这一场大战,在后来俺达汗和大明朝廷和解,并受封为顺义王后,这蒙古和大明王朝便处于了长久的和平时期。而大明和蒙古的边界宣府,也由原本兵戈森然的边界变成了一处通商的口岸。
而从那个时候开始,宣府便开始了对蒙古的通商,由宣府而出便是蒙古,蒙古商人和大明商人便在这里开始了通商。其中,蒙古商人带来了蒙古特产的牛羊牲畜和皮毛,而明朝商人则是带来了茶叶铁铁器手工制品等蒙古继续的用品。在这样的通商交易之下,宣府成为了一处重要的通商重地。而在长久和平之下,宣府这个原本的军事重镇,逐渐的转化为了一处通商重地。
其地位,大致和现在的广州及深圳等地相差无几。而那个时候,宣府巡抚、知府、游记将军、宣大总督等官僚,可都是有名的肥缺。如果和上面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可是捞不到这样的官职。
至于为什么肥缺,大家可以想到,自古以来有外贸交易的地方就会有走私。而什么样的走私最安全呢,那自然就是广商勾结了。这个道理,是古今通用的。所以说这些经济越发展的地方,便越容易出现贪官。金钱的魅力,可是一般人说抵挡不住的。
古话说,千里做官只为钱。一个苦读了几十年书的人,满脑子是当官发财的人,在当了官后,会一心想着为人民百姓做好事?
所以有人说,当官的不贪是不可能的。只是在于他在贪污的时候,会不会办一些好事。有的贪官只会贪污不会办事,这样人民就会讨厌他。而有的贪官在贪污的时候也为人民办了一些事实,这样即使他贪污,一半也没有人会骂道。
水至清则无鱼,很多一分不贪的好官清官,其实却办不了正事。就如同有名的海瑞海青天一样,这个好官是一个大家伙公认的好官。但是他活着的时候,不论胡宗宪也好,还是许阶、高拱、张居正也罢,这些人会用他,但是却不会真正的有用他。因为他办不了事,他只适合去做一个花瓶,一个让人膜拜的榜样。
是许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傻吗,要知道这些人在明朝的官僚之中,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张太岳之后再无张太岳。但是就这么一位施行一条鞭法的人,却依旧不会去用海瑞。
在明朝后期,蒙古衰落,女真兴起(今满族)。在女真兴起后,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成为了矛盾的焦点,而宣府依旧是在通商。那个时候,宣府出现了有名的八大商人,这八大商人正是后来的满清八大皇商。正是他们积极的支援了女真人的后金王朝,从而使的后金在几次天灾之中都完整的读过。在甲申年后金入关后,这八大汉奸商人,便被后金酋长封为了八大皇商。后金王宫之中的一切物品,均有他们提供。
这八个人,可以说是宣府最大的耻辱,因为这八个人,宣府人民在后来的圈地之中,基本上都做了奴隶。这一点,是永远磨灭不了的耻辱,是被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之上。
我和胡清欢下了大巴,我们到达了我所在县城。这是一处很小的县城,是在大山深处,整个县城的面积在省内是排名前几,但是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却是省内的倒数。
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县城属于国家贫困县,我们乡则是属于县里的贫困乡,而村里则又是贫困村。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我们这里算是基本上都占了。
“你们这里,空气可真好。”胡清欢对我说道:“泥土的气息,要比燕京和津城的好多了,燕京和津城的雾霾,那真的是没法住人。
“我们这里,也就只有空气拿得出手了。”我很是蛋疼的对着胡清欢说道:“不过空气虽然好,但是人却穷。而且因为挨着燕京,这物价还不便宜!”
“空气这么好,可以发展旅游业啊。”胡清欢一副迷惑的样子对我说道:“你看大理、丽江,不都是因为旅游业火起来的。”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没有可行度。”我对着胡清欢说道:“一是这里位于山区,道路交通不便,二是这里没有什么有名气的风景,更不是保存完善的古城。三是我们这便人,似乎都没有什么经商头脑。大部分和我一样,都是背井离乡的跑到燕京或者津城打工去了。”
“呃,好吧。”胡清欢一脸的无奈。
“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