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粱异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瞿式耜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二章 瞿式耜墓(1 / 2)

第一百一十二章 瞿式耜墓

走入了这幽林之中,我终于见到了刚才那位女士口中的什么文中。

没错,这里正是这个文中的墓。不过那个女士并没有理解,这文中是什么意思而已。刚才的保洁大叔的确是肯定的回答了我,这里的确正是瞿式耜的墓地。

我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座石质的古朴牌坊,牌坊之上,有着‘清赐谥忠宣明文中瞿公墓’。瞿文中公,没错,这真是瞿式耜的墓地了。

刚才那位女士,应该是没有理解谥号的意思,因为没有理解这丝毫的意思,所以她并不知道瞿文中指的便是瞿式耜。古人基本上都是称呼谥号的,不论皇帝也好还是士大夫也罢。

有名的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曾国藩为曾文正公,左宗棠为左文襄公。这是一种礼仪的称呼,如果不称呼谥号,那边是代表着不尊重。

在《礼记》之中,是这么说的:“死谥,周道也。”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死后要称呼人的谥号,这是周礼的规定。而孔子传承的便是周礼,后世使用的也就正是周礼。如果士大夫有谥号而死后不称呼谥号,那边是对死者的极大的不尊重。

这牌坊并不是瞿公墓的正面,我从旁边的小路,向着瞿公墓的神道开头处走去。瞿公墓占地面积不大,应该也就是在三亩到两亩地之间了。

走到了神道的开头后,我便见到了这开头处的一块石碑,这是政府 立下的一块石碑。石碑之上满是青苔,可以看出,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打扫过了。包括神道之上,也充满了枯枝树叶和积水。

石碑正中写着‘瞿式耜之墓’,上面则是用小字写着‘江苏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下面的落款,则是‘一九八二年,常熟县政府立’。

是的,一九八二年,那会的常熟还是一个县,而不是现在的这个县级市。

在石碑的旁边,则是一处供游人休憩的亭子,不过这处亭子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前来休息了,它的上面满是积水。亭子的柱子上,铭刻着一副对联:“心折桂林一枝十里青山犹汉土,手補梅花千树二分明月共扬州。”

这幅对联,让我不禁拍案叫绝,和扬州史可法祠的那副:“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盘共仰千秋。”一样,这都是一副绝佳的对联。正如这对联之中形容的一样,瞿式耜和史可法是相同的人,一个支持了弘光,一个支持了永历。他们两个人的结局也一样,都是文人统兵,失败后最终战死。是的,他们都是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写下这幅对联的人一定是深谙南明历史的,否则他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呢?我想到了同时期的袁继咸与堵胤锡,和前面的史可法与瞿式耜一样,这两位也是同样的人。

沿着神道往前走,我看到了刚才那副牌坊,牌坊上除了上面的:“清赐谥忠宣明文中瞿公墓”之外,下面则是还有着一副对联:“三雯白月黄蜈地,二分明月紫亟天”。

在其后,则还有着一副对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

不得不说,这几幅对联都写的非常好,题下这几幅对联的人,一定有着强大的文学功底。而且不仅有文学功底,他对瞿式耜和南明的历史也一定有着深刻的了解。要不然,他写不出这样神韵和境界全具的对联。

我见过不少现代的书法家或者文学家给人题诗或者写对联,这些人要不就是抄袭前人的句子,要不就是抄袭前人的诗词。他们自己题下的句子,书法上不做评论,而文采和内部的神韵,那就着实的让人不敢恭维了。

走过了牌坊,我继续向前走,前面便是瞿公的墓地了。

在墓地之中,有着三个坟包,这三个坟包分别是那位的,上面并没有标明。我只能够看到,有着一个墓碑,上面刻着‘瞿忠宣公’这几个大字。

在坟墓前有着一块石台,这应该是放置贡品的石台吧?我有些索然,这块石头,显然是未尽雕饰的,是一块天然的凹凸不平的原石。

的确,常熟市政府对于瞿公,似乎也并不关注。除了在这里有着一座墓地之外,其它,似乎也完全的忽略了瞿公。

我没有改变这里的能力,我不是官员,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有着深深的无力感,我连为瞿公为仁人志士改善安息之地的条件也不具备。我什么都没有,我拥有的,只有一颗怀着敬畏的心。

按照汉礼,我对着瞿公行礼,行礼汉家的祭祀礼节。没有任何的公平,我有的,只有一颗心。

我想瞿公也不会介意吧,毕竟孔子当年也说过,丧,与其奢也宁俭。而这祭,想必也是如此吧。纵然有着无数的祭品,但是心不诚,又有什么用呢?

当年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也说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吗?我想,瞿公是不会介意我没有祭品的。

在祭祀过了瞿公之后,我便离开了这里,瞿公墓深藏在幽林之中,他仍旧在守护着汉地,存下了这一片汉家江山!

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一切转眼间便都是空。不论后人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