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粱异录> 第一百五十六章 张公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六章 张公祠(1 / 2)

第一百五十六章 张公祠

在太子湾公园转了一圈后,我终于找到了张公祠,我首先见到的,便是张公墓了。雨后的张公墓环境很清幽,虽然在热闹的太子湾公园,但是这里却是游人寥寥。

对这种情况,我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因为不管是在燕京也好还是泉城、金陵也罢,那里又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神道之旁有着杉树,高大的杉树遮天蔽日,在杉树下,这里的环境多了太多的清幽。

走入了神道后,率先见到的便是一座古朴的牌坊了。这牌坊已然是长满了青苔,看样子它应该是存在上百年了吧。

牌坊之上,有着几个大字,几个字分别是:张公苍水墓道。牌坊上有着两幅对联,分别是:东浙结丹心钱沉义入同一辙,翠屏埋白骨岳子二墓公千秋。另一幅对联,是一副篆文的对联,这幅对联我才疏学浅,并没有能够认全。如果大家有机会去西湖,可要认认,然后告诉在下。

过了牌坊后,在往前走一段路,便再次见到了一处牌坊。这处牌坊之上,同样有着几个大字:动节独忠。在下面依旧有着两幅对联,第一幅则是:培土表忠魂湖山生色,阁门留正气日月争光。另外一幅,则是: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第二幅对联,是张煌言的一首诗,这或许也是他的遗愿。他最终实现了他的遗愿,和岳飞与于谦一起埋在了这西子湖畔。就如同那副对联,翠屏埋白骨。

神道尽头便是墓地了,墓地之中有着三个坟墓,其中最中央的便是张公的墓碑了。墓碑之上,写着: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张公苍水之墓。两旁,则是记载着墓碑是乾陵年间制造,咸丰年间又重新修缮建立。

我有些好笑,皇清,是啊,居然写下了皇清两个字。想必如果张公在天有灵,也有对此不屑一顾吧?

孔子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由此可见,这乾隆皇帝,这个所谓的十全老人似乎也是一个谄谀之辈了。试问,张公又岂会受他的祭祀?

在两旁的墓碑上,左侧的写着:故明参军沭阳罗子木墓。右侧的则是写着:故明张公侍者杨冠玉及舟子墓。

这两个墓碑很好,是的,故明,这两个字,想必也是符合他们心意的,这都是和张公一起赴难的人,是不屈的脊梁。

在墓碑前,分别有着花圈和挽联,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两个乡政府的落款。不容易啊,在临安市和西湖景区的人都忘记了张公的情况下,这两个乡还记着张公,忠义之乡,是的,这才是忠义之乡!

我对着张公的墓碑拜了三拜,之后我便离开了墓道,走到了祠堂之前。是的,看过了墓地,便该祠堂了。

祠堂很小,和广陵的史可法祠一样,都是一个窄窄的小门,门上有着一块牌匾,上面用篆文写着:张苍水先生祠堂这几个大字。

进入了祠堂之中,首先见到的便是张公的塑像了,穿着红色朝服的张公端坐上正中央,神色肃穆。正中央有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好山色这三个大字。

这三个大字正是张公在殉难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在当年张公殉难的前一刻,他望着面前的山河,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在说出了这句话后,他便从容殉难。

两旁,则有着忠义千秋和碧血支天这两块牌匾,其它则是一些对张公事迹的介绍了。

我把背包放在了放在了外面的走廊上,整理衣服,重新进入了祠堂。怀着尊敬的感情,按照华夏礼仪,我对张公行了拜礼。

这期间发生了一见很尴尬的事情,因为我一动不动的跪在张公的神像前。这竟然一个老人家误以为我是蜡像,她还过来捅了捅我,这让我是要多尴尬便有多尴尬了。

我站了起来,离开了祠堂后,便坐在了院子之中。我并不想这么快的离开这里,是的,我并不想离开这充满了浩然之气的祠堂。

祠堂之中并没人有多少人,想必大部分游客在看到了这是祠堂后,便转身离开了吧。他们并不知道张公苍水做过了什么,也并不关心张公苍水代表了什么。甚至说,可能还会说一句,他和我有什么关系?

望着祠堂之中张公苍水的塑像,我动笔,写下了一首词:

念奴娇·西湖怀古

古杉入云,望樟木古巷,白花凄寂。雷鸣轰隆风雨疾,山色阴风碑啼。三墓戚戚,风声雨泣,大海风颠起。往昔谁记,万军听令斩夷。

我泣举刀杀姬,兴兵起义,祭我先君帝。转战波涛风雨里,日夜谈何杀敌。拜我先君,乘风腾云,万里江山袭。凄风冰雨,惨杀忠臣丹碧。

念奴娇这次词牌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想必也都读过。正是因为那首词,所以我激发了灵感,在这里写下了这首词。

写下了词后,我望着张公苍水的塑像发起了呆,我似乎回到了那个年代,和张公一起漂泊在了大海之上。年少时期的秀才,用射艺震惊了四座。中年的一介文人,带兵转战四方,一心报国。可惜大势已去,最终还是失败了。灰心之下,解散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