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黄粱异录> 第四十章 趵突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趵突泉(1 / 2)

第四十章趵突泉

公交车在行驶了有半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趵突泉这一站,趵突泉距离泉城大学的距离,要比大明湖近的多了。

下了公交车,我走到了趵突泉的大门,今天不是礼拜天,所以来趵突泉的游客并不是很多。

买票进入趵突泉景区后,我最先看到的,是李攀龙先生的塑像。

李攀龙,明代著名文学家,和王世贞等人合称为“后七子”。他主张文学复古,提倡文必两汉,诗必盛唐。他独领文坛几十年,是明代有名的大家。

对李攀龙塑像鞠躬后,我继续向着景区之中走去,李攀龙塑像之后,便是这趵突泉景区的重头戏,也就是趵突泉景点了。趵突泉在不停的喷薄着,永不停歇。泉水很清澈,一眼可以望见水底。或许是为了观赏还是什么其它原因吧,这趵突泉的泉水之中,是并没有游鱼或水草等水底动植物的。

趵突泉之上有着一座亭台,亭名观涧亭,它的下方就是趵突泉的泉眼。在亭台的旁边,有着两块古朴的石碑,一块石碑上刻着“第一泉”,另一块石碑上则刻着“趵突泉”。

这便是享誉中外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的景色了。

在旁边的出水龙头处,我灌了一水壶的趵突泉的泉水。泉水入口,温凉清甜,沁人心扉。

灌泉水的人有很多,有些大妈甚至都拿着一个个的塑料大桶。据旁边的游客说,这泉水有养生的功效。

趵突泉的泉水有没有养生功效,我是不怎么明白的。道家注重养生之道,而儒家的古训,则是大德者必得其寿。儒家修身,修的是德,身体是次要。

我继续往下走,在经过了一片卖手工艺品的商业区后,我来到了一处纪念堂前。

最外面是一座牌坊,牌坊上有着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为“后世师表”。

“这是什么地方?”我有些懵,事先我并没有做过功课,所以并不知道趵突泉景区之中有着什么纪念堂。

我继续向前走,这才知道了这个纪念堂是什么含义。原来这是泉城五三惨案的纪念堂,纪念堂之中有着蔡公时先生的塑像。

蔡公时先生是民国的外交官员,在北伐战争时日寇悍然出兵进入济南,国民革命军在被迫撤出济南后。留在济南的蔡公时先生等手无寸铁的外交家,被日寇残忍的杀害。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五三惨案,这里就不多加叙述了。

我向着蔡公时先生的塑像鞠躬,他虽然是一名书生,但是他身上的骨气,却比那个时代的很多带兵的将军,都要多的太多。

纪念馆外有一座亭台,亭台上有着这么一副对联:

平地起长虹叹诸君报国捐躯永为河山留壮气

万方多难日愿此后同仇敌忾共扶干橹障狂澜

对联的落款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注一)。

是的,壮气,不论是铁公还是蔡公,他们身上,都有着震撼人心的壮气!

离开了纪念堂,我继续游览,很快我又进入了一座院子。

和刚才的慷慨壮气截然相反,这座院子,却是婉约细腻。是的,这座院子的主人,正是泉城有名的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泉城人。她嫁给了当时宰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两个人婚后生活很是甜蜜。但是好事不长,在宋朝南渡(靖康之难,宋高宗南渡)后不久,赵明诚从军战死。因为赵明诚的死,李清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她的生活更是颠沛流离,最终在孤寂之中独自的渡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宋词大家,和南唐后主李煜一样,在艺术上有着后人难以继承的独到之处。

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个名句,想必大家也都是耳熟能详。

我对李清照的才气,很是佩服,她华夏历史上仅有的几名能够让我佩服的才女之一。不得不说,她的词,的确写尽了情之一字的辛酸。

离开了李清照的院子后,我继续向下走去,在走了一段距离后,又看到了一处院子。

这处院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去过趵突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处幽静而又高雅的地方正是“尚志书院”了。

尚志书院的门前有一副对联,对联为:

雅量含高远,清言见古今。

这尚志书院,是清朝时泉城一位大儒讲学的地方,其中的环境很是不错。

院子之中青松挺拔,垂柳依依,泉水潺潺,这的确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院子之中有着一处沧园,在园中有着两泓泉水,一泓名曰尚志泉,另一泓则名曰沧泉。

我找到了一处寂静的石台,在石台旁下放下了背包后,拿出了水壶,喝了几口趵突泉的泉水。

坐在了石凳上,我拿出了《灵清书》,我想要在这里稍微小憩会。是的,也该读会书了。

几百年前,这里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