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惊鸿之美
不愧是燕大,毕竟是华夏最高等的学府,这儒学社,确实很牛叉。我看了一下简介,儒学社和燕京地区的很多书院都有合作,为燕京地区读经运动的开展,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同学对儒学感兴趣吗?”
见到我在翻着简介,负责纳新的一名燕大儒学社的成员问向我。
“恩,圣人遗书,不可不读。”我点了点头,从小读《四书五经》的我,又怎么能不是一名儒生呢?
“同学说的有道理,我们儒学社成立的目的,正是为了在学校普及圣人的教诲,让更多的同学都能够接触到圣人的学说。”这名负责人笑着看向我:“历年来,我们儒学社不论是在燕京高校联谊还是儒学研究上,都是有着一定的名气。”
“兄台所言甚是,如今礼崩乐坏,能够认真读经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少了。”我很是赞同他们的所作所为,在大学之中普及儒家传承,的确是一件好事。
毕竟现在这个西学占据主流的时代,儒生很是被人无视的。
现在英语培训班,还是钢琴培训班什么的是越来越多,但是真正传承华夏文化的书院,却是越来越少。甚至民间大儒,都呈现出了凋零的状态。
“在季谦先生的倡导下,燕京地区的读经运动发展的还是颇为不错的,我们儒学社也会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国学班支教,为读经运动添砖加瓦。”
“诚如兄台所言,贵社所为,大善。”
“兄台既然对儒学感兴趣,不妨加入鄙社,我等圣人门生,谈经论道,岂不快哉?”
见到了儒学社的成员要请我加社,我是尴尬异常。说句实话,如果我真的是燕大的学生,我是会毫不犹豫的加入此社的。可惜了,我只是一名过客。
“弟闲云野鹤惯了,颇向往陶潜之桃花源,却是惭愧。”没办法,我只能够婉言的拒绝了这位儒学社的成员。
“兄台不放在考虑考虑,这张宣传单上有鄙社的QQ群,如果兄台对鄙社感兴趣,不妨先加入一观。”
“如此,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接过了宣传单,毕竟这位儒学社的成员都如此说了,我也的确不好在拒绝了。毕竟我是混进燕大的,如果直说身份,我还真怕被保安赶出去。
离开了儒学社,我又看了看道学社和佛学社,道学社的负责人是一男一女,两人正在低声聊天。我笑了笑,这还真有些神仙眷侣的意思。而佛学社,居然是一名赤膊大汉在看管着,我醉,这是菩萨不在家,护法尊者顶上来了。
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又看到了一位姑娘,这位姑娘穿着一身我从未见过的衣服,看上去,就好像壁画中的仙女一般!
她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仔细的端详着她,的确,这身衣服真的是我之前从未见过的。
我绞尽脑汁的回想着,似乎以前读《礼仪》的时候,好像记载过这样的衣服。右衽,系带,上衣下裳,宽袍大袖。没错,我终于想起来了,这的确是古时候的衣服!
怀着好奇心,我走到了这位姑娘的身前,虽然这样一直盯着她看有些无礼,但是这个姑娘,的确深深的吸引了我。
不仅是她这个人,还有着她身上的衣服,似乎天地间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她好像一位仙女般,婷婷独立,婀娜多姿!
“姑娘,您好。”我努力的平复了自己的心境,让自己做到君子一些。我有些忐忑的,走到了这位姑娘身前。
“您好。”
姑娘的声音很动听,犹如天籁。
“冒昧问一声,姑娘您身上的服饰是?”我有些尴尬,毕竟直接问一位姑娘穿什么衣服,这的确有些不符合礼义。
“这是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这位姑娘看起来应该是经常被人这样讯问了,她微笑着回答了我。
“汉服?”我有些晕,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汉族我是知道的,因为华夏大部分人,不都是汉族。
“是的。”姑娘点了点头:“《左传》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这衣裳,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也就是今日的汉服。”
“原来是这个意思。”我回想了一下,似乎《左传》里的确有这么一句话。
“子曰,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这个左衽是什么,你穿的汉服怎么是右衽呢?”我还是有些迷惑。
“是这样的同学,孔子说的左衽是当时胡人的服饰,我们是束发右衽,他们是披发左衽。束发右衽是汉人的装饰,从黄帝到明朝持续了三千多年。一直到了清朝的剃发易服,汉人才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服饰。”姑娘一直微笑着,她对我解释道。
“我穿的这一件,是女子袄裙,是女子的常服。其它还有着齐胸襦裙、曲裾、男子道袍、深衣等服装。”
“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如同这个姑娘所说,的确是这么回事:“深衣我倒是听说过,《礼记》里有这么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