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八打着哈哈起身远去了,云海的脸色却慢慢的冷了下来。杨八和刘先生的矛盾,云海根本就懒得去理会,云海注意的只有那个货郎,午后还在走村串巷的货郎就让人怀疑。家家户户紧闭大门,谁会出来买东西;又不摇鼓,又不吆喝的,好像怕别人注意到他。进店时云海看到他露出草鞋的大脚趾是分岔变形扭曲的,递水时,又看到他十指和掌心的老茧很厚,出现在这里,还符合这些特征的,只有一种人——倭寇,原以为只有明朝中后期,倭寇才猖獗,没想到在宣德年间光天化日之下还能碰到。
云海并不知道,历史上倭寇袭扰金山卫从永乐年间就开始了,永乐十一年癸巳(1413年)四月,倭寇来犯,金山卫城军民凭险固守,敌入城不得,转掠金山卫张堰镇,也被击退,遁海复犯他处。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年)十月,已入东南海上稍靖的季节,金山卫指挥同知侯端带领精壮军士赴浙东山区采伐营木。
谁料内奸勾通倭寇,乘金山卫城防务力量薄弱之机,借骤起的东南风势,驾船上岸突袭。留守军士死战,城终被陷。倭寇入城,大肆掳掠,等到金山卫以东的青村千户所、金山卫以西的乍浦千户所援兵赶到,倭贼已饱掠后乘船出海了。
倭寇一直是国人心中的隐痛,汉奸更是难以抹去的阴影,如何让他们受到惩处,云海一直苦思着这个问题。
对杨八和刘司吏之间的小矛盾,只能利用,会有多大效果,谁都不知道。直接去报官,想到这儿,云海自己摇了摇头,官府相不相信还不好说,天知道金山卫里有没有别人和倭寇勾结,他们会不会报复,报官就是把自己和家人推到台前。
自从发现倭寇之后,云海的心一直很乱,放下不管,心里不安;自己要是冒冒失失插了手,卷入这个旋涡,会不会把自己和家人搅的粉碎。只有做尽可能多的准备,才能让自己的心多平静一点。
云海去村里的匠户那儿,讨了一小包石灰粉,又用纸放在身上,然后开始在村里的墙角,树荫下,沟渠边寻找蘑菇。记不清以前在哪本书上看到过,毒蘑菇无论是水煮和风干都不能脱毒,也很难诊治,在氯化物没有出现的明朝,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毒药了。
在一条小沟边,云海找到了记忆中的蘑菇,惨白色的菌帽带着灰褐色的花纹。云海小心翼翼的把它们采下来,放在竹筒里,回家后把它们风干研磨成粉,又抓了两只野兔,喂它们吃下蘑菇粉,观察它们,大概在小半个时辰出现中毒反应,一个时辰左右死亡。看来研磨成粉的后毒性依旧很强,,云海用油纸小心的把蘑菇粉包起来,将它贴身藏好。
大岛很不高兴,他一点也不喜欢现在装扮,在他看来扮作货郎是懦弱的行为,真正的武士应该在战场上拔刀相向,斩下敌人的头颅,勇者的荣耀需要用鲜血来浇灌。可惜首领在国内与其余大名的争斗中战败,他们只能逃到这偏僻的荒岛上,靠沿海劫掠获取一点食物。
他耐心的擦拭了自己的太刀,将它藏在自己的担子里。生试七胴,上次劫掠的时候自己试了下,一刀下去斩杀了三个人,三胴,说明自己的功夫并没有退步。他很鄙视金山卫的刘司吏,一个见钱眼开的小人,如果不是知道明廷要押送大批军粮来卫所,自己根本没有耐心和这人打交道。
三伏天的太阳是最毒的,不断淌出的汗水,提醒大岛需要降暑,不然自己会昏倒在路上。那熟悉的小茶铺,夏天还能有冰,大岛想着下次袭击这里的时候是不是要把他们带到岛上,估计首领也很喜欢这种制冰的手艺。
云海看到大岛来了,依旧递了杯水过来。大岛没有碰,刘司吏走到大岛面前,高高在上的把剩下的半壶茶放在自己面前,对自己交代了几句,拿了个发钗,就往城里去了,那个发钗是大岛斩下某个少女头颅的时候,顺手拔下来的,上面的珍珠好像还带着丝丝血迹。大岛喝了两口茶,却更加鄙夷刘司吏这个伪君子,他完全没注意到后面有三个农夫打扮的人,正悄悄的跟在他后面,大岛一口把剩下的水喝完,便挑着担子跟了上去。
刘司吏和货郎打扮的大岛刚走,杨八就带了四个兄弟走进茶铺,他对云海使了个眼色,嚷着:“来两壶酒,要冰的,你们赶紧喝几口,爷爷还要赶到城里办事。”酒刚上桌,催促就被催促着喝光了,“磨磨蹭蹭的,赶紧跟爷办事去”,杨八嘟囔着带着兄弟们向县城方向走了过去。
云家浜到县城只有一条路,因为天热的缘故,路上没有什么人。杨八走了没一会儿,就听到路边传来哀嚎声,里面还夹杂着打斗和叫骂声,杨八狐疑的领着兄弟冲了进去。看到先前扮作农夫的三个兄弟,有一个已经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一个手腕已经被切下,拿刀的手掉在地上,还有正在和一个货郎打扮的人厮杀,刘司吏浑身是泥的瘫坐在地上,已经被吓得浑身发软。
杨八看到这场面,喉咙有些发干,脊背上密密麻麻的汗珠一下子涌了出来,他大吼一声,“贼子,休得猖狂”。大岛听得吼声,冷冷的看了杨八一眼,双手缓缓的把刀举过胸前,突然他大喝一声,向离他最近的军士当头劈下。那名军士急忙横刀想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