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能覆舟。双江特有的流人文化赋予了双江人民斗争的精神。当年南洋同志把双江作为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寇。一举奠定北江省革命事业的大格局。所倚重的就是双江民风的彪悍。就是人民敢于反抗的精神。刘鼎锋到了双江。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短期内或许还能应付过去。但时间一长。双江势必会像火山一般爆发出來。这个教训将是惨痛的。可惜他还不自知。不听劝。认为我是抱着老脑筋看问題。呵呵。还真应了你那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啊。”老人的话里透着对刘鼎锋所作所为的失望。而在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之下。始终风轻云淡。不着一丝痕迹的脸上才流露出一位老人。一位父亲该有的神情。而事实上。这句话也触及了严宁心里对双江发展形势的心弦。
“刘老。当初我和刘书记一起研究双江的发展方向。您也在场。记得我对刘书记说过。双江的工业基础完备。只要按部就班。顺势而为。双江的发展不成问題。针对双江的发展弊端。我也曾做出一些规划放到了小易那里。可是刘书记去了几次。都沒有认真的看一看。我想这是两种思想体系的不相容。倒底谁对谁错。还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刘鼎锋太急了。步子迈的跨度也太大了。在有限的财力支撑下。盲目的增加投入上项目。缺少必要的针对性和侧重点。很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乱成一团。等这个乱摊子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估计就是刘治所说的火山爆发的时候。无论从哪方面讲。这个情况都不是严宁希望看到的。
“不需要时间检验。我干了一辈子经济工作。孰优孰劣还是分得清的。脱离了客观实际的发展思路。哪怕做的再花团锦簇。再冠冕堂皇。也禁受不起实践的检验。刘鼎锋败局已现。却要拖累双江人民跟着受罪。唉。这是造孽啊……”刘治的额角的青筋鼓起了老高。痛心疾首溢于言表。严宁能够感受到这位老人。老领导对人民群众饱含的深厚情谊。也能感受到他看着刘鼎锋走向悬崖边而无能为力的失落和无奈。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刘老。情况不一定有你想像的那么糟。双江的工业基础完备。只要跨过了发展的起步阶段。一切都会变得平稳起來。而且。刚才咱俩不都说了吗。儿孙自有儿孙福。您老把子女领进门。指出了路。已经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至于剩下的路怎么走。还得靠他们自己……”双江的发展就像一辆弯道追赶的大型客车。超过去了。从此海阔天空。足矣奠定发展的根基。超不过去。则是车翻人亡。双江人民都要经历畸型发展所带來的阵痛。这就是为改革失败而交纳的学费。
“不说了。不说了。不能让不高兴的事情毁了这壶好茶。严宁。你能來看我。我很高兴。虽然你沒叫我一声爷爷。但我仍然把你当做刘家的姑爷。你在西北发展经济。我帮不上什么忙。就卖个老脸给你拉个项目。你可不行嫌弃。这都三点了。人也该到了……”轻轻地给严宁续上了水。刘治微笑的看向了严宁。混浊的眼晴里透出了一道精光。满脸尽是一片期望。
“哎呀。刘老。我來晚了哟。您老见谅。见谅啊……”听了刘治的话。严宁微微一怔。礼貌性的拜会还能有项目拿。可还沒等严宁表示一下感谢。古朴而笨重的钟声当当响起。一个豪迈中带着几分圆滑的声音伴着钟声飘进了客厅中。引得严宁随之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