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把战火烧到本土上來。减少本土的经济损失。这就少不得要在航空和海洋上有着绝对压倒性的强势武力。
所以。代表着航空最高水平的大飞机项目和代表着船舶制造领域的尖端产品航空母舰。这两项重要军事打击力量的空白就是严宁的心结。。这也就是严宁一听说国家要买航空母舰。急的一跳三尺高。出钱。出人。出力。为了就是欺望能够借着国外的建设航空母舰的经验。弥补我国在此方面建设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缩短华夏海军发展腾飞的时间。此时听到了徐青提及大飞机项目有重启的意思。严宁哪能不激动。
更重要的是。西宁经济开发区中的军工企业。工业基础雄厚。只要有一定的时间。就能把气旋涡轮机组技术付诸于实践。等到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时候。开发区对于这个技术的掌握也就彻底成熟了。足以应对一切未知的挑战。而且。就算是沒有大飞机项目。这个气旋涡轮机组项目同样不容小觑。直接供应于直升飞机和小型客机。有了这个核心技术。对严宁在开发区中的产业布局至关重要。
“那我哪知道。十年。二十年的谁能说的准呢。总之沒坏处就是了……”毕竟是偷听來的消息。一些具体的情况。徐青也拿不准。就是拿的准。徐青也不敢说的太过直白。毕竟是纪律部队。稍稍重要一点的消息都是要求保密的。
“你个小子。还跟我卖关子。行了。这个人情我领了。以后你和你的战友再不务正业的干私活。有什么新花样。先拿來让我瞧瞧。亏不了你就是了……”虽然徐青扭头装起了鸵鸟。但直觉告诉严宁这项技术有一定的操作性。这心里已然有了决定。
“报告……”在地下的走廊里兜兜转转的好一会。徐青终于把严宁带到了一个房间外。面色一正。昂首挺胸的正了正着装。脸上的顽劣尽去。刹那间有如换了一个人一般。
“报告赵主任。严宁同志已经带到。请指示……”虽然是研究所是军事科研部门。但跟其他部队在管理上沒什么两样。处处透着正规军的意思。这一点从徐青一本正经的敬礼报告就能看出來。不过此时严宁可沒时间去看徐青的表现了。目光都落到了宽大办公桌后面的那个头发花白的中将身上。肃然起敬。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三零三研究所的所长。也是西北龙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主任。华夏航空航事业的奠基人。
西北的工业基础虽然健全。但管理落后。技术滞后。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严宁想要整合西北工业体系。不解决企业生产发展的核心技术问題。根本就无从谈起。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題。严宁想着要购卖一批生产技术。推动西北工业企业提挡升级。只是。受对华夏技术壁垒的影响。UE集团的员工使出了混身解数。结果却是收效甚微。不得已。严宁才求到了岳父刘向严的头上。也亏得刘向严曾经主持总参的工作。在军事科学院之类的研究机构中有着很高的人脉。这才联系上了眼前的这个赵主任。期待着从他的手中收拢一些可以直接供应军方装备。或者是军转民的产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