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翔> 104、分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4、分析(1 / 2)

“规矩。哼哼。规矩都是人定的。特别是在宽甸。这个规矩只能由你來定。谁敢起事。就有两个字去解决。镇压。毫不留情面的镇压……”有李新明的例子在前。严宁在西北干部面前已经祭起了屠刀。已然走上了一条一往无前的不归路。在这个时候若还有人不识趣。敢触及严宁的霉头。那后果就只有一个。轻了去和李新明做伴。重了去和李新风做伴。选哪个。你们自己挑。严宁不会允许有第三条路让宽甸的干部去选择。

“镇压。你这是回到阶段斗争为纲的时代了。这不是将矛盾无限扩大化了。上升到敌我矛盾了吗。严宁。你这是要把我往悬崖边上推啊……”透过严宁脸上的霸气和严肃。钱立运知道严宁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打定主意要破釜沉舟了。有这份干事情的决心是好事。但方法太过激进。已然有向左冒进的苗头倾向。如果照着严宁的这套打法。官场的铁律都让严宁破坏贷尽。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起码的底限都被清理一空。这既使宽甸的改革成功了。又能怎么的。西北的干部能认可一个动不动就乱发神经。不守规矩的领导吗。

不过。钱立运也知道。如今可不是从前了。他和严宁之间的主次已然易位。自己的身家都压在了严宁的身上。不可能再向从前那样劝阻严宁了。说的多了可会引起严宁的逆反心理。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就放弃。钱立运又心有不甘。最终把话題引到自己身上。希望严宁能够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題。进而回心转意。

“钱市长。我知道这事太激进了。但是我现在真的沒有选择。潇潇的爷爷年纪越來越大。还能有几年好活。谁也说不准。我岳父和两个叔叔。都是行伍出身。好勇斗狠是名声在外。真正计较起政治经营。那是一团糟。若不是如此。凌家也不至于险些跌落九天。年纪。资历。出身都是致命的硬伤。若不兵行险着。抢在老太爷过世之前。把西北几省抓紧。抓牢。那么凌家的西北根基尽失。沒有了西北。华夏再无凌家……”严宁的年纪轻。资历浅。又是草根出身。单单依靠凌家女婿的名头。根本不足以压制西北的干部。李新明就是出于这个原因。才敢有恃无恐的挑衅严宁的地位。

如果能给严宁十年八年的时间。等到严宁资历靠上去了。养望也足了。各方面的资本都足够了。那时接掌凌家也就顺理成章了。但是。严宁有这十年的时间吗。凌家有这十年的时间吗。形势跟不上变化。原本按照严宁的预期。赵北上进了常委。怎么也能辟护凌家十年。但新一届的班子搭建起來。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发展的呼声越來越高。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快。全国上下都在发展。唯有西北一成不变。凌家自然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

抛开发展的情况不算。单单说政治影响力。对凌家同样不利。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赵北上能做两届。多少能辟护凌家一段时日。但那是在老太爷能够健健康康的前提下。若是老太爷薨了。赵北上独木难支。话语权将大大的削弱。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何况。赵北上的年纪也过了六十五。身体精力大不如从前。谁又能保证赵北上能顺顺利利的做完两届呢。凡事未雨稠谋。老太爷也好。刘氏兄弟也好。都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鼓励支持严宁踏足西北。在磨励中脱颖而出。压制住西北的各级干部。进而为接掌凌家奠定好基础。

而对严宁來说。草根出身。声名不显。在凌家起着经济支柱的作用。但在西北。除了在支持军费这个见不得光的事情能够拿得出手。其他的方面还真沒有什么能够一下子就震住场的事情。除了像夏克敌。祁连羽这样由老太爷一手带大的凌家铁杆相信老太爷的眼光。能够全力的包容严宁以外。其他人的心底下。可是或多或少都有着有小心思的。严宁若想打进西北。遥控权力。至少也得拿出让人倾心相投的本事來。

而严宁准备在宽甸做出的三年改革。就是严宁与以雷启功。杨茂林为代表的凌系西北干部之间做出的约定。三年的时间。严宁若是改变了宽甸的面貌。则意谓着严宁当个地级干部绰绰有余。当成接班人培养大家也都能接受了。若是严宁能以宽甸为基点。带动了整个甘南。则意谓着严宁有主持一省发展的能力。具备了这一点。严宁则具备了领袖了风范。机缘到了。不说能够带领西北干部振兴掘起。至少自保有余了。但若是严宁以宽甸为基点。一举改变了整个西北的经济发展。那么严宁在西北的根基也就奠定了。从此之后。整个西北将跟随着严宁的腿步。同进同退。荣辱与共。

当然了。做到第二点。第三点绝不是三年就能看到成效的。西北各省积弊众多。想要彻底发展起來。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只要给严宁机会。给严宁一个实践因地制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试验田。严宁就有把握打好这一仗。只要有了第一个三年做基础。那么离打出声名。打牢根基也就不远了。而且。严宁早就做好了规划。第一步可以激进一些。等到成绩显现出來了。矛盾也好。利益也好。就会随着成绩而越化越小。到时候再慢慢的缩小激进的步伐。稳扎稳打。这样。能放能收。能进能退。才有利于严宁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钱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