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官翔> 261、妥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61、妥协(1 / 2)

“书记。您觉得调整橡胶集团的阻力就是刘市长吗。要我说不是。是其中纠缠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我早就和您说过。橡胶集团虽然弊病重重。但不适合下猛药。压的越紧。反弹的越大。您要揭开这个盖子。可是要惹火烧身的。我建议您还是拿郑德银被举报的事情做个引子。往后压一压再说吧……”本來并不想发表意见。但王双阳的不依不饶让严宁很无奈。事情都是明摆着的。为什么偏要去钻这个牛角尖。一个刘鼎锋都把你搞的手忙脚乱。又凭什么去应对那些尚未可知的政治势力。量力而行的道理难道你王双阳不明白吗。

“橡胶集团眼看着就要病入膏肓。趁着还有缓和的余地。去除顽疾。才能轻装上阵。焕发出新的活力。再说了。调整的目的是要发展生产。搞活经济。而不是去揭什么盖子。既使填不平窟窿。也不能任由他就这样越來越坏。郑德银接受调查。那就再换个人选。总之橡胶集团的颓势必须得改变……”很明显。严宁的话王双阳并沒有听进去。不但坚持着他并不成熟的观点。甚至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以及命令的口吻要求严宁。这个态度实在不太像來求人的。严宁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來。从心往外透着几分的不高兴。

“只做调整。不揭盖子。这话鬼都不相信……”严宁有一口沒一口的抿着茶水。整个人归于了沉默。不想再发表任何意见。有一种直觉告诉严宁。眼前的一切都是假像。假像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王双阳此举绝对另有所图。

双江橡胶集团建厂时不过百余职工。经过数十年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为双江。为北江。甚至为全国的经济发展都贡献了巨大地力量。眼下虽说弊病重重。但设备老化。负担沉重。机构雍肿几乎是国有大型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題。既使出了问題。这个板子也不可能都打到王双阳的身上。完全都可以归咎为历史遗留问題。慢慢解决。慢慢消化。这在华夏几乎是不成文的惯例。

可是王双阳如此迫不及待的想要揭开橡胶集团的盖子。绝对不会因为职工告状。那应该只是一个引子。或者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目的若是摸不清楚。绝对不能去替他冲锋陷阵。闹不好就会变成了毫无意义的炮灰。

“听说中央的精简领导指数的决定下來了。党委和政府都要进行微调。宝江同志年纪大了。自觉精力大不如前。想要调回省委宣传部。前两天我跟张书记提到这个问題。张书记对双江的工作还是支持的。这样一來。你年轻。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以后身上的担子可要更重了……”或许是看到了严宁的表情。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过于强硬。或许是认为严宁在抬高价码。王双阳撇开了这个话題。转口提起了精兵简政的问題。大有以此作为筹码來交换的意思。只是。严宁依然沉默。望向王双阳的眼神里散发出一阵不屑的冷光。

还是封官许愿的老一套。这对别人或许成效显著。放到严宁身上实在有些不够看了。凭着在双江推进的税费改革。凭着对县域经济的超强理解。凭着老师谢天齐在学术界的声望。凭着凌家雄厚的政治势力。严宁既使到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这样的大部委。也轻松能混到厅级实职。上到省部级也不过是时间上早一点。晚一点的问題。何况王双阳既使想借着精简指数挤走严宁。不说马芳河同不同意。就是张令森也得深入考虑一下。

严宁和王双阳两个人的起点不一样。格局不一样。对仕途的理解同样有着区别。不是世家子弟体会不到世家所具有的荣耀。王双阳既使被宗家吸纳到了核心阶层。但毕竟与严宁这样被凌家当成接班人培养的情况不同。沒有雄厚的实力做支撑。自然看不到深层次的问題。最终只能把严宁进步的要求。当成与自己一般攀爬的理由。这境界的差别。不是仅靠后天努力就能弥补的。

“上回你和我说的张东盛。这个同志地觉悟很高。能力也很强。把旅游产业干的红红火火。继续磨练敲打一务。绝对能出块好钢。省里给咱们旅游产业提了半格。这回就一起作为副厅级局长候选人上报吧。对了还有他那婆娘。一下子招了几个亿的项目。这就是能力。要我说挂个常委完全够格的吗……”王双阳也知道。一个专职副书记不可能满足严宁的胃口。可现有的指数就这些。总不能把自己这个书记的位子都让给他吧。不过不要紧。严宁重感情。对他手下的那帮兵最为义气。用这些人的前途做支撑履试不爽。王双阳的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嘴里不停地跳出着人名。一点一点调着严宁的味口。不相信严宁不会就范。

“王书记。橡胶集团职工聚众闹事那天晚上。您跟张书记汇报了这个问題吧。唉。我原本以为你会瞒着不报呢。这步棋走的。失策啊……”王双阳把严宁的情况摸的门清。对严宁线上的干部不说了如指掌。却也而熟能详。一个接一个的人名往出跳。毫不吝惜称赞的语言品评一番。毫不犹豫的大肆封赏。直有让严宁满意为止的架式。

刹那间。严宁的思路被打开了。能让王双阳如此下血本的原因就是他会在橡胶集团的事情中获得的收益更大。单单从双江的角度來看。这明显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要跳出双江。展望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