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接电话的空档,陈书记为了真实的了解各村屯黑木耳产量情况,要求全镇干部深入到所包扶的村屯之中,跟踪指导,及时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不,一散会,全镇干部都下村了,我手头上有个汇报材料,陈书记着急要,否则我也下村去了……”
“原來是这么回事……”为了怕各村干部拍脑门出数字,严宁向陈书记建议把包村干部都派到村里统计黑木耳收成,计算黑木耳实际产量,从而掌握黑木耳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沒想到,自己出去接个电话的功夫,陈书记就把事落实下去了,看到钱立运对黑木耳的重视程度不一般啊,估计是正急着要结果,好上省里找领导汇报,看來,钱立运也沉不住气了,
不过这样也好,钱立运再不站出來,严宁一个小镇长跟县长、副县长的徐东升、李志斗,完全不对等,只在气势上就弱了不少,有了钱立运來扛旗,整合一下资源,拉起一大票人马,当面锣,对面鼓的,那斗起來才有气势吗,
“是这么回事啊,行了,你忙你的吧,我也下村去看看……”了解了情况,严宁也坐不住了,这个黑木耳发展产业,直接关系到钱立运的前途,关系到东海镇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看來,这个发展项目成功已成定局,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真到最后一步出了问題,那自己不得郁闷死,
下了楼,严宁喊了老李前往靠山村,按照严宁的设想,东海镇发展黑木耳产业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黑木耳生产出來必须得销售出去才行,只有卖出去的黑木耳才是钱,卖不出去的东西留在农民手中一点用都沒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发展黑木耳产业之初,严宁先让老于支书一家组建起了食品公司,并把山野菜、蘑菇、黑木耳作为重点收购品种,这样一來,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眼下严宁关心的不是农民的黑木耳种植,而是委托老于支书建成來的东海食品公司的发展状况,因此,严宁下村的首选还是靠山村,车子奔行在刚刚铺垫的黄沙路上,带起了一片黄色的灰尘,虽然刚刚铺垫完,但路况还是不怎么样,最起码这灰尘就让人受不了,
“是不是等到秋收以后,想办法把各村的通村路修修,要想富,先修路,路好了,在运输成本上就能省上不少,收山的老客也愿意到东海镇來,这样的话,东海的发展会更快一些,”坐在巅簸的车里,严宁不停的琢磨着修建通村路的可行性,
“严镇长,严镇长……”老李轻声喊了一下严宁,不过严宁正处在修路的沉思中,压根就沒有听到,是以老李提高了声调又喊了一声,
“嗯,怎么了,到地方了,这么快啊,”被老李从沉思中叫醒了过來,严宁以为靠山村到了,不觉得感到今天的时间用得短了不少,
“严镇长,沒到呢,你看看整条路都被來往的车堵上了……”老李一指窗外,果然,不是很宽阔的乡间土路,被來往的各种往靠山村送货的车辆挤的严严实实,
“老李,你呆在车里,我下去看看情况……”往來的车辆多是拉山货农用车,这些车辆动力不足,货物拉的稍稍多些,就容易打滑抛锚,前面的堵塞估计就是这么造成的,
走到堵塞的现场,果然和严宁预料的一样,一辆大胶轮农用车打了滑,车头冲进了路边的边沟,车身却横在了道路中央,把一条并來就不是很宽的公路堵的严严实实,几名过往的司机正凑在一起,用力的往外搬着车头,只是车辆太沉,任五六个汉子怎么使劲,就是不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