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琦道:“琼州李显忠训练的两万多皇家近卫军已经形成战斗力。并且熟悉了那里丛林作战的方式。并且也从杭州兵工厂得到了最新的兵器。但完全依靠两万近卫军还无法对李越交趾形成军事压力。他们还需要水师的支援。”
吴玠说道:“水师大统制姬通再考虑是否给予琼州近卫军水师步勇虎卫军的支援。但派出战船支援肯定沒有问題。关键是后勤补给的重点放在那里。是在广州还是就近放在琼州府。”
众人也都发表了一些看法。话題的中心自然转到了面对李越交趾的战事上面。这让萧明很无奈。看來看会跑題自古有之啊。他站起來对大家说道:“诸位大人。你们觉得我大宋对李越交趾一战的胜负如何。”
刘琦道:“此战我大宋不虞有败。”
“是啊。是啊。大宋怎会败哪。”众人纷纷附和。想來如今以大宋的武力來讲。对付小小的交趾李越王朝。还不是手到擒來。小菜一碟吗。怎么可能会打败仗哪。均觉得萧明这个这个问題有点过于谨慎了。
萧明道:“的确是如此。诸位大人也觉的我们不会打败仗。可是一场战争的目的何在。难道只是为了取胜而已嘛。那我们费那个劲干嘛。每一次战争对我大宋來讲都是需要达到某种战略目的的。如果我们打败李越交趾。逼迫暹罗称臣。那么后面该做什么哪。”
萧明的话说完。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吭声了。大家不是不知道下面应该干什么。而是不知道萧明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众人还是习惯于揣摩当权者的意思。这是习惯使然。萧明也知道不能一时就改变的。他还是给大家把话说透吧。
“诸位大人。我大宋目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战争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事是这样。首先北地的游牧民族众多他们需要大量的草原牧场。而我中原之民需要的是更多的耕地來发展农业。这就是个最大的矛盾。可是我们不能将那些北地牧民再向北赶了。因为北极之地太过寒冷。根本也不适宜牧业发展。那么怎么办。”
萧明的思路很清晰。他只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而已:“我们也需要羊毛和北方的皮毛甚至牛羊的奶肉制品。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題。这些年的大移民政策。我们迁移了大量的人口來填补北方空旷的人口。不出十年。人口一旦增长。与北地牧民的矛盾就会到來”
吴庸不亏跟随萧明多年。他立刻意识到萧明想说什么了。“太师是想将他们移到南边吗。”
萧明点点头道:“正是。此大洲我已经命名为“大宋新南州”内有牧场草原千万顷。可以放牧牛羊马匹。而且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这是最好的安排”
“可这又是一次庞大的移民行动啊。”吴庸道。
“其实并不庞大。只不过需要花钱而已。在这之前新南州的开发必须先一步进行。但此次开发过于庞大。就连日昌隆也吃不下。必须将国内有实力的大商号以及大业主的资金都调动起來。那里富含的各种各样的财富都是回报。甚至是金银矿。铜铁矿。”
萧明确信自己已经将话題成功的转了回來。他继续说道:“这样的一个前期庞大的开发计划。我们想想所需的人力需要多少。所需的财力需要多少。所以对交趾李越王朝的战争就是这一切的准备。我们不但要人。还要钱。”
众人顿时明白了萧明的意图。一直以來。似乎是每一次打的行动之前。萧明都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一次也不例外。大家议论纷纷。还是吴庸提出了问題:“太师。这件事情显然不能有内阁分心管理。必须得有一个专职机构才行啊。”
“说得好。”萧明夸道:“的确不能由内阁专职來做。而要有个机构。由他來专职做这件事情。我们只需要给他授权即可。我考虑这个机构就叫:大宋新南州开发招商局。半官方机构。给个制置使的职权即可。”
吴庸再次问道:“我们如何监管此事哪。”
萧明道:“你监察的太严了。被人都沒有好处了。那这事还有谁干啊。所以放手给他们吧。他们能捞一点就捞一点吧。只要不太过分。办事办了也就行了。是不是吴大人。哈哈……。”
吴庸想想也是。于是点头同意。这件事由内阁定下來。自然需要跟监察属打招呼。所以冯澥虽然老迈。也知道有些事情的确不需要太过较真。反正他正着手组建立法院。准备大宋朝廷的内阁两院制度。也米什么闲心管这事。
“这个招商局的关系重大。究竟是何人能够胜任此职位。”有人问道。
萧明道:“这个人选我已经选好了。提出來跟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他是否合适。”
众人道:“太师所选必是英才。太师请讲”
萧明道:“此人就是薛炳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