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
这是一种试点牧模式。那就是萧明制定的鼓励移民政策。那就是愿意前往高丽从事农业开发和居住的人。一户免费给十亩土地。免费的躬耕工具而且自己开的荒地也归他们自己所有。这种鼓励政策带动了大量的辽东百姓不断地进入到了高丽国境内。
高丽、台湾大留求岛、以及海南琼州岛。都是已经规划好的移民点。可以继续按计划移民。但对于中原地区向北方以及偏远地区的移民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需要作业很多工作。首先就是交通的问題。
借着第四阶段铁路债卷的发售。大宋镜内。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运动也揭开了序幕。原來大宋镜内的金国俘虏和高丽劳工这一次被重新的进行了整合。总要人数一般对一半。安排好他们的管事之人。并做了权利分化。双方互相监督。再把监管的人员做一些调整。适当的放宽管理制度。和对俘虏劳工相对的态度改善。这一下就收到了效果。闹事的事件骤减。
有了这么多的劳力。铁路的修建完全可以加快速度。各地的铁厂都收到了铁轨锻制的要求。如果不合格。大宋皇家铁路公司则不予收购。费用自理。于是很多铁厂的老板都会采购太平铁厂出产的铁轨。然后再卖给铁路公司。哪怕是赔本。要的就是为皇家铁路供货的名声。
与此同时全国的工业化建设有进入到了一个大发展时期。现在真可以说是工业化了。如果说原來的大宋的工业基础仅仅是大规模的手工业作坊的话。那么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那些原來的作坊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定工业基础的工厂了。
以纺织、钢铁、造船、水泥制造、玻璃生产、机械工业。蒸汽机车制造等等这些主要产业。带动的众多的配套产业的发展。已经出具规模。现在已经有原來的江南地区逐步的向全国辐射和扩散。江南的两浙路和江南东西两路和福建路最为发达。
于此而向四周扩散的工业产业链。也在慢慢的成型。广南路和福建路基本上已经成了船舶制造配套产业的基地。而湘鄂等地在钢铁制造和食品加工已经服装等轻工业也初具规模。中原地区则是以徐州太平城为基地的交通运输。钢铁和机械制造为主。
由于中原和北方的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的矿产业也很成规模。尤其是在大宋战争当中遭到破坏的烧瓷业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此朝廷内阁还专门成立一个皇家修内司的机构专门用來管理和规范整个烧瓷业的市场。
由于丁建鹏已经成功的提炼出了煤油这样的轻质油。这将是未來能源发展的关键。萧明很快就在杭州建造了工厂。专门用來提炼煤油。与此同时他派人专门前往京东东路的山东地区。后來在京东西路的河南境内多次找到了黑质的原油。
那是萧明记忆中的中原油田的位置。而在当时。宋代的采掘技术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民间甚至出现了一种专门汲取深地盐卤的卓筒井技术。这种工具是直立粗大的竹筒制造。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
这是一种划时代发明创造。如果将制作材料换成钢铁。那么向地下钻探几百米的深度都是有可能的。而后世发明的石油钻探方式很多都是借鉴的这种卓筒井的技术。但现在大宋就已经有了蒸汽动力的机械。那么要完成钻探石油是根本不成问題的。
一段时间以來萧明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内阁会议经常要开。按照计划进度。首先就是道路交通的问題。再就是整体的大移民规划。其次才是工业化普及和农业化改造的事情。萧明深知。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情的要领。借助着手中的权利。开始大规模社会结构的改造。
以往要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造。那是根本不可能。不要说社会制度不允许。就是技术上也不可能允许的。但现在大宋朝在技术上的这种革命几乎是突飞猛进的。加上朝政一把抓。他几乎要完成了架空皇帝的所有工作了。
现在的高宗皇帝除了对金钱感兴趣外。近前支撑了他对琴棋书画等事物的研究和钻研。也能让他搜集到更多的书画宝贝。他已经渐渐地对朝政不再感兴趣了。并且渐渐地越來越像他的父亲宋徽宗了。
高宗不但在宫内开设了书画院。还开了棋院和雅乐馆。每日里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萧明当初很是反感。但最后一想。这也算高宗赵构对整个大宋中华的文化事业在做贡献吗。心里也就释然了。
虽然萧明很忙。但他还是被一封飞鸢书信给停了所有工作。而且自己必须前往一趟。那是因为留守在虎卫发來信件称:“钦宗皇帝赵桓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