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明回到徐州之后。视察了铁路修建的进度。徐州到扬州这一段的修建进度并不快。因为在泗水河上要架桥。当下建造桥梁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建造桥梁从唐代开始就一直秉承要建造拱形桥的。但拱形桥适宜人行和车马却并不适应火车运行。
沒有办法。萧明继续为工程画了一种密集桥墩的桥梁。但组织工程进度的人又向萧明抱怨。说是人手不足。萧明也感觉的确有人手不足的现象。以目前这种进度。如果使用大规模的铁制桥梁的话。那就面临更多的人手缺口。
现在从汴京到应天府到徐州再到兖州的铁路线已经开通。兕牛号目前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对外试运行。但客运的总量并不多。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一种货物运输的惯例。虽然每一次运行都要五到十天一个周期。但是登记排队等待运送货物的客商还是非常的多。
于是萧明再次向杭州的墨家工匠订购了三个机车的车头。艾奇立找了一大批人手继续忙他的铁路债卷销售事宜。而萧明则带着徐州所有的黄金军团前往威海城基地。并让他们立刻开始了训练。
重甲骑兵要完全换装备的话并不是那么简单。除非是彻底改变整体的作战方式。这一点萧明已经有了全套的准备。那就是全步兵装备但以马和马车代步。在蒸汽和酒精内燃机车还未达到要求的时候。马匹和马车就是实现军队摩托化的最佳方式。
军队的建设还是要分成两步走的。首先新近卫军的换装已经完成大半。武器也变成了步枪和弩箭两种的配合。但按照萧明的要求这一次的训练需要针对登陆作战的方式。可以说是萧明尝试组建海军陆战队的方式。
水师步勇的挑选一直都在进行。一般是身强力壮熟悉水性的人。并能够在颠簸的出行当中进行射枪操炮的要求。萧明來到威海以后。马上进行了早就计划好的军队整编。这还是萧明在于金兀术作战之时就决定的计划。因为萧明觉得自己的军队整体进攻能力不足。
整编面对的是整个萧明私军的武装力量。黄金军团和新凤军的所有兵力以及在威海所有军队全部整编为近卫军。大家统一服装装备。并且按照最新式的三三制进行组合。一共整编了十八个团的兵力加上两个团的炮兵。总共是两万一千多人。
长时间的虎卫训练。是的现在整体近卫军的训练非常的系统化。萧明按照三三制的规矩。将这些兵力一共组成了共三个师。分别起名字为:“虎师、豹师、和狼师”分别有韩世忠、耶律沙和张伯奋带领。
随着威海港的货船停靠。从杭州兵工厂一次性运來了将近八千条步枪。于是三个近卫师就可以慢慢地换装备了。加上之前陆陆续续送过來的步枪。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整个近卫军全员换装的要求了。
为了训练这三个师的新军。威海基地再一次扩大。现在唯一缺少的武器就是火炮的生产了。萧明一直都在考虑是否将兵工厂在威海等地再建分号。因为当初兵工厂的兴建还只是实验性质的。现在规模仍然上不去。
但这个想法现在还无法实施。原因是兵工厂要依托于杭州基地的科技研发中心。最新式的钢铁。最新式的化学炸药。大炮和步枪的生产也要靠墨家工匠提供的精巧机关书的制造。甚至为此配套的各种工匠也是各个实验基地都有。也就谁说兵工厂还是一半手工化的制造模式。根本沒有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
威海基地承担将近两万多人的士兵训练显然有点不堪重负。萧明将眼光盯住了旅顺港基地。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以來。威海以及杭州对旅顺的支援一直也沒有断过。那里不仅已经成为了一个要塞。甚至已经快发展成为一个小型军事城市了。
驻守在旅顺港的耶律匀骨一直患病。身体越來越糟了。为此马海树被派往旅顺接替耶律匀骨的职位。而耶律匀骨被安排在威海养病。而虎卫在威海轮训完后总要在旅顺港驻防一个月时间。來保证整个要塞的安全。
金国似乎对这个萧明唯一剩下的基地根本不感兴趣。一次也沒有派兵攻打过。倒是让旅顺钢的规模不断在扩大。由源源不断的钢铁和水泥被运到旅顺。那里已经建起了一座不次于威海城的高大城池。并且通过特殊的商业管道将辽东的药材资源和木材资源不断的运出來。
有鉴于旅顺的特殊地位。耶律沙奉命率领“豹师的八千多人进驻了旅顺港。与马海树共同驻守威海港。并就地展开士兵的训练。韩世忠奉命带领“虎师”八千多人北上青州德州一线。这里是宋军已经放弃的地区。目前完全由萧明占据。在此地是在黄河南岸防御金兵的最佳位置。
年尾的时候萧明回到杭州。关于铁路兴建方面的一些问題他需要和艾奇立做一些研究。原因是当初想要修建一条直达江宁府的铁路。但由于要跨越长江。现阶段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计划得到了修改。从扬州到安徽的泸州也就是淮南西路的寿州光州等地被作为替代选择。
但江南的铁路也不得不修建。由江宁府到苏州、秀州、和杭州的铁路必须要修建。这就牵扯到很多问題需要萧明解决了。再加上萧明需要将整个杭州基地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