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一百六十章 兵制改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章 兵制改革(2 / 3)

卫马司、侍卫步车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 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 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相同。

乡兵也称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 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捕 盗或协同禁军守边等任务。各地乡兵名目很多。编制亦不统一。或 按指挥、都。或按甲、队。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编成。

蕃兵是大宋西北部边防军。由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地区的羌 人熟户部族军组成。诸部族首领被封军职.率部族军戍守边境。 其编制因族而异。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标、队。至神宗时才统 一采用指挥、都的编制。

土军和弓手属地方治安部队。由巡检相县尉统辖。土军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原为吏役。轮差民丁充当。后改为雇募 民丁。隶属于各地县尉司。土军和弓手人数不多。通常采用都一级编制。

这些编制都是神宗时采用王安石新政的省兵法保留下來的。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 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 部有统御川随和指挥作战之权。

大宋朝军事领导全由皇帝独掌。但下面又军权三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 管军政、军令。制定战略决策等事。三衙。 即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率(帅)臣是禁军出师征战或戊时临时委任的统军大帅。官名为都部署(后改名都总管)、钤辖、都监等。 统领当地分屑三衙禁军。

大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为矫治前代将帅拥兵自重、割据分裂之弊。即进行军制改革。采取兵权集中于皇帝。臣僚分揽军 政。中央萃集精兵。更番戍守边城要地.抑制将权。以文治武。内外 相制。守内虚外的政策。但之后继任者奉之为基本国策。遵从不变。导致了冗兵坐食。战力积弱。国势日衰的现状。

萧明自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综合考察了辽军南院系与宋军的军队编制之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他在原有的怨军体系中开始进行选拔。身强力壮。头脑灵活的。还要选择你是否身手敏捷。几乎是十选一的结果。让这些人顶入乌古敌烈统军司。

本來很多人还很担心。怕萧明抽光了自己的家底子。但萧明却是只选步军。不选马军。于是很多官员和将领也就听之任之了。这些人选出來后。萧明将他们进行了整编。采用三三制编排。那就是30人为小队。三个小队为一都。三都为一营。三营为一团。三团为一师。

可筛选出來的人员再加上新招收的素质好的新兵总共才三千多人。人数不足三个团。两个团又多出很多人。结果萧明将多出來的人编为两营弓弩兵。整编完成的队伍就要面临严格的训练。为此萧明直接让阿立玛负责。将整个近卫佣兵全部派下去做教官。

萧明吩咐他们:“不要怕练坏他们。就是要他们吃苦。我这里准备了好酒好肉。当每天的军粮。谁训练的刻苦卖力。我还赏银钱给他。你们放心大胆的去训练他们吧”

于是这三千人如同噩梦一般的训练就开始了。佣兵教官用的都是一些西域流行的训练方法。那是对人体大耐力训练的方式。沒到几天就有人叫苦不迭。甚至有人受伤昏厥。萧明一看这不行。还是要加入一些科学的方法。于是他又派遣了几名虎卫将自己总结的训练方法带给阿立玛。

这些训练的方法增加了一些负重行军的方式。增加了临时集合的和野营的内容。并采取了各种奖励措施。减少了个别体罚的方式。但大的方向沒有变。萧明就是要将这些人训练成一个意志坚定的方阵。一个带刺的拳头。

编制的改变中中下级军官。萧明让他们自己推举。也就是民主的做法。那些个人品质俱佳的能够服众的人。都被推举为中下级的军官。这部分军官基本上都在营一级的统领。萧明再派虎卫协助。而团一级的统制。则有他亲自任命。

这些人每天的训练被安排的慢慢的。人也被折腾的半死。晚上人一倒在床上就会沉沉的睡去。闲暇时间。萧明又将原來虎卫营的那套拿了出來。就是让他们比武。兵器或赤手搏斗加弩箭射击。重奖那些成绩优秀者。很多士兵其实都对那些肩膀上佩戴一枚由铁锤和军刀交叉的金章的虎卫很羡慕。而每一名虎卫似乎都又临驾于普通人之上资本。甚至是他们的骄傲。

不论是兵刃还是赤手格斗。乃至是弩箭射击。基本上这些虎卫都是成绩最棒的。闲暇时光每个人都将肩膀上的金章取下來擦拭。爱惜的不得了。这是一些有荣誉感的人。也是这些士兵的榜样。不管是老兵还是新兵。在这种榜样的带动下。成绩都在突飞猛进当中。

虎卫营分散在南京和辽东的基地。人数并不多。能够被带到这里的都是一些立有军功的人。组织性和纪律性都是很强。更可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