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虽然有些人希望由canadair接手,但是随着avroarrow计划的取消,所有麻雀II型的计划也画下句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计划发展一种比现有导弹系统小的多的短程点防御导弹系统(BPDms),用以装备攻击型航母和轻型护卫舰,进行点防御。原来海军本打算发展RIm-46海上拳击手导弹用于点防御,但是1964年这个项目被撤消了。
此时海军就将注意力转移到aIm-7e麻雀空空导弹身上了。aIm-7e是1963年开始生产的,它在原麻雀弹的基础上改用了mK38或mK52火箭发动机,射程大幅增加。当然,空对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发射时的各项参数,如载机速度和目标的相对速度。
aIm-7e总共生产了大约25000枚,其各个批次之间也略有不同。鉴于aIm-7e的良好性能,美海军决定在aIm-7e空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RIm-7e海麻雀系统,又称基本型海麻雀或者基本型点防御导弹系统。其导弹就是原封不动地采用aIm-7e空空弹,简单点讲,麻雀下海了。
真可谓是麻雀“下海”。海麻雀的制导站和发射装置也因陋就简采用现有设备改装。其发射装置是经过改进的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火箭发射箱,火控系统主要是mK115型手控式火控系统和mK51手控式跟踪照射雷达,系统总重约17.7吨。此型海麻雀由于需要手工操纵火控系统,因此反应时间较长,低空性能差,不能对付反舰导弹。
1967年,RIm-7e进入美军服役。从此,美国海军就开始对海麻雀进行了无休止的改进。海麻雀的导弹的改进几乎是同同型空空弹同步的。aIm-7e空空弹研制成功后,雷锡恩公司发展了aIm-7F型空空弹,其技术当然也运用在海麻雀上,这就是RIm-7F。其改进主要集中在导弹上,采用了新型的双推力发动机(大力神mK58或者aerojetmK65),这进一步增大了射程。
此外它还采用了固态化的电子导引和控制系统,即an/DsQ-35,这也需要改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配合。后来导引头又改进为an/DsQ-35(aIm-7F-11),小型化的导引系统为装备重型的mK71战斗部腾出了空间,这种型号从1975年开始生产,一直持续到1981年。从aIm-7F开始,这种导弹的官方编号也由麻雀III改为简单的麻雀。
1968年,雷锡恩公司着手对RIm-7e导弹进行上舰的适应性改进,期间比利时、丹麦、意大利、西德、挪威和荷兰六个北约国家也参与进来,研制了新型的舰上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这就是RIm-7h北约海麻雀。该系统采用的RIm-7h导弹与RIm-7e相比外形改变不大,只是弹翼改成半折叠式,而尾翼则完全可折叠(这种折叠翼也用于后来的RIm-F/m/P/R),从而能在较为紧凑的发射箱上发射。
导弹内部也有一些改进,包括增加一个飞行高度探测装置,改善了低空性能,加装了红外引信,提高了精度,装上了敌我识别器,防止误射。所以就弹体而言要比编号更早的RIm-7F还要落后一些。但是其他系统就更先进一些了。它采用了更为轻便的mK29八联装发射装置和新型mK-91数字化火控系统和新型照射制导天线,系统总重只有12吨。可以装在快艇等小型舰艇上。此型导弹性能有较大提高,但是尚不具备对付掠海飞行的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能力,其在强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命中率也很低。RIm-7h于1973年开始生产,1979年陆续装备到美国海军的32艘军舰和北约国家的19艘军舰上。
1978年,美国海军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麻雀空对空导弹的性能而**研制了aIm-7m,自然也有了其地面的对应型号RIm-7m高级型海麻雀。有人认为m代表单脉冲(monopulse),因此并没有J.K.L型号。该型导弹的外形和尺寸都和RIm-7h相似,其重要特正是采用带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倒置单脉冲接收机,其位于新的wgu-6/B设备舱内,这使该型弹的抗地物杂波能力大增,首次具备了下视下射能力,能够有效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此外,它使用了新型的数字计算机,自动驾驶仪和引信。自动驾驶仪使RIm-7m导弹能够按最优弹道飞行,只有目标机动到一定范围外时,导弹才会实施机动,以节省能量。RIm-7m的发射装置改为8联装mK29箱式发射系统,它也能够使用宙斯盾系统的mK41或者mK48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其每个发射单元可以装4枚海麻雀。
的情况下命中率也很低。RIm-7h于1973年开始生产,1979年陆续装备到美国海军的32艘军舰和北约国家的19艘军舰上。1978年,美国海军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麻雀空对空导弹的性能而**研制了aIm-7m,自然也有了其地面的对应型号RIm-7m高级型海麻雀。有人认为m代表单脉冲(monopulse),因此并没有J.K.L型号。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