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阳光大宋> 311、各自的计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11、各自的计较(3 / 4)

这时候,两人不约而同犯了一个小小错误。

张知白因为整个流程、工序全都看见。又亲眼见到活字排版印刷的威力,大为震惊。便急于回去复命汇报太后,争取早早使用这套新技术。

罗崇勋是个半吊子,本来就不懂,但整个过程也是看得明明白白,他也急于立功。张相公忙回去,自己就更忙回去,也不啰嗦,连晚饭都免了。两位忙忙叨叨便往家赶,梁丰死活都留不住。只得作罢。

他们两位都没仔细想想,那些工匠是怎样短时间就认得那么多疑难杂字的。

第二天一早,张知白便在朝会上向太后汇报了昨日见闻。因这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基本上都放假回家过年了,只有几个当值的相公还在,人少事不多,倒给了他大把时间反复说明。

刘娥昨夜已经听了罗崇勋的汇报。其实罗崇勋描述得很清楚了,怎么刻字,怎么取字,怎么排版。怎么印刷。好像也没多少技术含量,就是创意厉害。

刘娥心里盘算计较,暂且也没同罗崇勋说。有些事,是要放在心里筹划的。待等张知白汇报完毕,刘娥听来也跟罗崇勋说的差不多,就是比较详细些。当即下旨,命封丘知县梁丰提供全套设备图纸,由将作监照图纸制造,张知白监制。等过了年便要看效果。

这年头,谁管知识产权这回事?让你梁丰进献图纸技术,便已经是大大瞧得起你了。放心,也不白要,加个从七品承议郎的虚衔,甚至是来个正七品的侍讲、侍读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在当官容易升官难的宋朝,凭技术吃饭,这就算天恩浩荡了!

因此,在场各位谁被没去想梁丰愿不愿意,会不会拒绝。

若说起来普天下还有一个人算是太后刘娥知己的话,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定王赵元俨无疑。

十五个赏赐的内侍,已经被曾亮其策反了一半还多。因此最近京城发生的事,赵元俨什么也没漏过。他同刘娥一样,把眼光盯在了梁丰的新发明上。

定王府密室里只有三个人,赵元俨,陈希古和曾亮其。

赵元俨一字一顿说道:“报纸一出,可见梁丰所谋不小,他这个活字印刷,太后必欲取之而后快。”

“是啊,此物若能用上,那么大宋可刊印之书,浩若烟海,再也不用担心雕版成本过高,承受不起了。”陈希古点头赞同。

赵元俨淡淡笑道:“你错了,我料太后必不为此。她呀,想的是如何连同梁丰这套报纸的本事一道取了。从今政令行处,普天之下无不通达。只要把这物事牢牢捏在手里,呵呵,她要说什么,别人就得听什么。”

陈希古恍然大悟:“王爷明见万里,果然如此!”

“不过本王猜想,太后她老人家一时间还做不出来。呵呵,这倒给咱们腾出许多时间,从容布局。”

陈希古不解道:“为何做不出来?既然有了这套物事,那还不是就在眼前的事么?”

赵元俨摇头道:“她有这套物事,也有将作监帮她印制,自然不为难。为难的是,她想作的文章,没人替她写!”

陈希古哑然笑道:“王爷说的是,瞧她用的那些人,简直好像专门找来跟自己对着干似的,谁肯奉承于她?”

“这便是咱们的事了。希古,你资历未深。便是出了头,也暂时上不了位。只好暂时委屈你啦!”赵元俨道。陈希古急忙站起躬身道:“这个学生明白之至,王爷放心,能助王爷大事要紧,其余都是浮云,学生没放在心上。”

赵元俨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点头笑道:“这样想就好,若大事可成,你的前程自然在后头。本王想问的是,前次让你去联系夏竦。可有回音?”

陈希古笑着又屁股离开板凳,从袖子留抽出一封信来,说道:“正要同王爷提起此事。前番正巧遇到夏子乔略感风寒,学生专代王爷送了他病仪两万贯,他推脱不过,只得收了。这是谢帖。王爷请他作的事他也答应做了,估计不日也就要到。”

曾亮其上前接过,转递给赵元俨,上写:“门下、臣夏竦感极顿:承恩趋探。微恙惊动,愧惧不已。身在值守。进退不由,惟谢王恩,择时恭致不言。竦顿顿。”

赵元俨看罢,笑道:“呵呵,只要他爱财,不怕不入本王彀中。这回可就看他的了。”

赵元俨两万贯,买了夏竦两篇文章而已,而且是一明一暗。

夏竦诗词文章,驰名天下。二十岁时殿策出来,一“帘内衮衣明日月,殿前旌旆动龙蛇。纵横落笔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引得当年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赞曰“真宰相器”也!

陈希古便依着这个由头,转达了八王的意思,想请他代笔捉刀,作一篇太后长宁节的贺表。夏竦才收了人家两万贯。光想想手都要软,哪会推脱?当即答应一定字斟句酌写一篇超水平的出来奉上。

赵元俨深知夏竦虚荣心极强,若帮自己做了一篇好的,那么他自己要上的贺表便绝不会差了。那年月。代人捉刀当枪手是荣耀之事。如果替别人作了好文章,自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