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于土地田租。讀蕶蕶尐說網吕世再次强调。“这次分地,特别针对我们的士兵。要按照上述的田地加倍。而地租全免。”
这个提议被有军方职务的所有人所赞成。三叔也说。孩子们打生打死的。应该得到这样的待遇。
“但是闯王。现在我们是地多人少。按照闯王的分田方法。那么单就沿葫芦河就有大片土地闲置。岂不浪费。”陈三皱着眉头道。陈三农民出身。看到大片土地闲置就肉痛的紧。
吴涛哈哈笑着道;“这却不是问題。我倒是有个办法。说出來大家参详一二。”
大家就把目光都投向了吴涛。
“其实很简单。就是鼓励大家开荒。在开垦自己应分的口粮田之外。适当开垦荒地。奖励办法就是不要三年的地租。所产归个人。三年后由山寨收回统一分配。”
“好。这样就可以把荒地开发出來。等第二年成熟田的时候。也增加了他们家庭的收入。也实现了我藏粮于民的初衷。多余的粮食我们可以予以收购。补充军粮不足。或用于根据地建设。”吕世高兴的鼓掌叫好。
“藏粮于民。什么意思。”过天星莫名其妙的问道。
“现在天下大旱。这样大面积的旱灾不是一两年就过去的。很可能是几年乃至十几年。这样连年的歉收将是致命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粮食生产。有道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我们万事兴起的基础。但粮食这东西如果生产出來都集中到我们的手里。便要大量建仓库储存。耗时费钱不说。也容易产生浪费和腐败。大灾之时再放粮同时也会出现各样的弊端。
藏粮于百姓手中。第一。便不须要我们建设仓储。减少费用。第二。粮在百姓手里。百姓一定非常珍惜。这样就减少了损耗浪费。第三。粮在百姓手中利于社会安定。百姓手中有粮。便掌握了一笔财富。有个生老病死能够有余钱应急。还可以拿出來到市场购买物资。加快市场流通。带动市场繁荣。让整个根据地兴旺发达起來。此一举多得之事正该大力发展。”
前面的大家都相当理解。但后面什么带动市场流通却是不懂。市场经济学。那哪里是这时代的人懂的。吕世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解释。等把土地等事情办完办好。吕世就准备开始扶持商业运作。这才是真正的开源之法。
既然要施行藏粮于民之。曹猛便站起建议道:“既然藏粮于民百利无害。那我们山寨还有大批的缴获余粮。与其放在山寨那里任凭老鼠糟蹋。不如留足我们军用。其余我们就用于支付根据地各种建设工费。让大家有了收入也实现藏粮于民。同时我建议新开垦的口粮田。明年就免了地租。可好。要不口粮田外。新开垦的土地三年后白白的分给后來人或者出生的人。那就是让后來人不劳而获了。土地开垦也是费时费力的。这对现在的人來说就不公平。闯王看是否如此。”曹猛是个仗义人。对于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做的公平。
“有道理。还是猛子考量的周全啊。但不知道三叔可肯。”吕世赞同的道。
三叔虽然肉痛。但想想也是如此。便咬咬牙道;“好。就依你们的。反正山寨里的粮食也够。放着也是放着。”
“但这里也有个事情。不知道闯王可曾考量过沒有。”陈策又提出一个问題。
“什么问題。说來大家研究解决。”吕世微笑着问道。
“那就是人都有欲望贪婪。如果山寨里的老小都只要沿河膏腴之地。而那山上坡地人人不要。岂不也是个难題。我们也不可能对父老乡亲用强。”
大家就一起点头赞同这个问題。陈策不知道当初吕世造风车的手段。所以有此一问。于是吕世胸有成竹的道;“这不是问題。等明后天我有工夫的时候做个事情给大家看后。可能大家都要争抢着去要山地呢。毕竟山地的口粮田是沿河之地的一倍。还是可以耕作一辈子的一倍啊。”
陈策陈三等再问。吕世就拿捏起來道;“山人自有妙计。哈哈哈哈。”大家就很是期盼了。
废话。吕世若是无法改变点什么。那还不叫穿越大大们笑死。
“现在土地的事情大体就是这样。不知道大统领可有什么意见。”
过天星对这些政务本就一窍不通。但想着根据地美好的前景那就只会傻笑了。哪里还有意见。见吕世问就忙不迭的点头说好。
“土地田赋的事情。暂时就到这里。期间肯定有疏漏之处。大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里。发现哪些。便解决哪些。不过一切都以民生为根本。百姓利益第一。然后兼顾其他。”吕世最后总结道。
政策是新政策。但执行起來就一定也会有不足。毕竟大家都欠缺经验。只能摸索着來。
“下步是怎样安排我们的父老的问題了。我们的事情繁杂而多。所以我们要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每个村都要做到。有力气的男人开荒种地。老人孩子为战士磨刀编制藤甲。妇女养殖织布。而战士便一心一意的专心训练。保护我们來之不易的成果。”
“正是如此。闯王考虑的对。”大家纷纷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