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翻回头。说高顺。在李、郭兵围长安之时。李儒巧借董闵之身。还董卓之魂。擒杀李、郭。高顺得李儒、吕布首肯。收编了李漼、郭汜的部属。这股力量的补充。对高顺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这些桀骜不驯。煞气十足的混世魔王们到了高顺的手里。一个个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不说别的。单在长安城下。高顺将李、郭旧部打乱的那一手。就令这些人心生恐惧。沒有人不渴望安逸。更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在自己所熟悉的圈子中生活。又有谁不想如鱼得水。
就当那些沒有被高顺调换的将领。心中暗自庆幸的时候。高顺心中冷笑连连:这帮小子高兴地太早了。
果不其然。沒过几日。高顺就将已经被打乱的建制再次打乱。比如即使沒有被调换的李漼旧将。此时麾下部曲也不再是原來的部曲。而高顺采取了一个最公平最简洁的办法。抓阄……
如此一來。自然有人不服。先前在长安城下。碍于董卓淫威。这些人不敢发作。一个个诚惶诚恐。可现如今。太师已经不再近前。这些人便蠢蠢欲动起來。
高顺丝毫不惧。心中还暗暗高兴。选了个日子。对这些本想暗地使坏的凉州将领道:“尔等若有不服。可与顺较量一番。如有将某、或者陷阵营击败者。皆可不再受某节制。”
此一言既出。无异于统了马蜂窝一般。李、郭旧将纷纷跃跃欲试。可是结果都是一样的。谁先冒头。谁被拍死。谁跳的最高。谁摔得越狠
就在高顺连战连捷。心中却暗暗失望的时候。有一个人冒了出來。这人是李漼旧将杨奉的麾下。任督骑卫的徐晃徐公明。
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徐晃本对高顺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是十分赞同。万分佩服的。也不打算蹚这浑水。但此时。难免有些技痒难耐。思忖再三。徐晃决定出手了:一个小小的督骑卫。怎能施展我徐晃的一身本领。这是一个机会。一步登天的机会。而从高顺近些日子的表现來看。他对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满意。更沒有丝毫的沾沾自喜。或许…或许…他是有意考较……
高顺屡胜却不骄。棱角分明的脸上始终沒有一丝情绪波动。一如既往的果断、坚决。这让徐晃打心眼里欢喜。愿意与高顺结交。这样一來。他更要出手了。
英雄惜英雄。也需要对等。一个是高高在上。李儒、吕布眼中的红人。统兵十数万的中郎将。一个是芝麻绿豆大小的督骑卫。如何结交。。徐晃要证明自己。
这日。高顺再一次召集众将。朗声道:“诸位。还有谁口服心不服的。还按照老规矩。咱们继续较量。”
一向惜字如金。严肃非常的高顺。今日讲话的口气难得的柔和。
四周一片死寂。良久后。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喊了一句。“高将军。某服气了。以后定为高将军马首是瞻。”
人往往就是这个样子。一旦有人挑头。撕下了虚伪的面子。便迅速形成了一个连锁反应。数百凉州骁将皆附和道:“为高将军马首是瞻。”
高顺眉头微皱。不知怎的。有几分落寞。就在这个人声鼎沸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浑厚的声音在人群之中响起。这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沙哑。很容易的就打破了现场的和谐。。“某欲向高将军讨教几招。”
人群自动分了开來。一个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的黄脸汉子。缓缓的走了出來。他的步子不快。但十分坚定。
凉州将校此时将目光都投向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人。都有一种心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认为别人也做不到。也不希望别人能做到。
“这人是谁。兄弟。你认识他嘛。”一员副将以不屑的口吻。询问自己身边的偏将。
“不认识。沒见过啊。这无名小卒。也敢捋虎须。”
“高将军。这小子。交给在下对付就行了。”
有幸灾乐祸的。有佩服这來人胆气的。有相互打听这來人是谁的。此时有一个长着一双三角眼的小个子。开口道:“公明。你可有把握。”
徐晃头也不回。淡淡道:“试过才知道。”
“那不是杨奉嘛。这小子是杨奉的手下。”
高顺微皱的眉头。此时打了开來。举起双手。冲着众人虚压了两下。而后将目光锁定在徐晃身上。
这汉子步履沉稳。面无表情。双目之中斗志满满。对四周的冷言冷语毫无反应。高顺越看越是欢喜。沉声道:“來者何人。”
此时徐晃已经走到了高顺近前。不卑不亢拱手道:“属下。河东徐晃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