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风云> 第九十一章 唇枪舌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唇枪舌战(1 / 2)

郭嘉的突然出现。似的书房之中原本有些尴尬的气氛为之一缓。想那管宁可以算的上是晚一辈之中的翘楚。声名直逼卢植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当世大儒。蔡邕和刘洪打心眼里不愿意卢植和他闹得剑拔弩张。不欢而散。

“奉孝啊。这是管宁管幼安。其祖父就是鼎鼎大名的管仲。你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多多亲近才是啊。”蔡邕干笑两声。打着圆场道。

管宁的目光此时已经落在了郭嘉的身上。这年轻人身材不高。但是浑身上下带着一种卓尔不群的特有气质。双眸之中透着智慧过人者特有的光芒。更让人称奇的是寒冬腊月之中。他竟然手中握着一把折扇。十分有趣。十分有趣啊。

“失敬。失敬。在下郭嘉。这厢有礼了。”郭嘉淡然道。

管宁一听这人便是郭嘉。心中一动道:“原來是当世鬼才。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二人寒暄过后。郭嘉看着面色不善的卢植道:“叔父怎的脸色不甚好。可是身体有恙。。”

郭嘉的话说到一半。蔡邕和刘洪就进冲着他使眼色。结果郭嘉却來了个视而不见。蔡邕心中暗骂:兔崽子。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嘛。添乱來了。

卢植冷哼一声道:“奉孝來的正好。我们老哥几个乏了。你就好好招待招待管宁吧。”说到这里。卢植拂袖而去。蔡邕、刘洪也只得跟上。

其实以卢植的名望。休养。本不该如此与一个后生晚辈置气。可是这人年龄越大。大到了一定程度。就变得越來越孩子气了。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嘛。更重要的是。老爷子护犊子。护得紧。赵风如果做错了事情。那他们老哥几个关上门來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可是。如果是旁人胆敢在他们面前说赵风不好。哪怕赵风是错了。那也不行。

“三位叔父慢走。慢走噢。”郭嘉心中已经隐约猜到了个**不离十:赵风曾经提起过管宁这个人。其中便谈到过此人身居辽东。有经天纬地之大才。

管宁被人抢白了一顿。也不生气。躬身送走了几位老爷子之后。冲郭嘉抱拳道:“方才卢公曾言。赵将军说过实践出真知。然否。”

郭嘉噗嗤一笑道:“不错。我三哥确实说过这么一句话。”

“嗯。只是敢问兄台。这何为实践。何又为真知呢。”管宁谈吐之中依旧是儒雅非常。可这言辞之中却有些较真之意。

郭嘉心道:也是。这千里迢迢从辽东來到冀州。屁股还沒做稳当。就被植叔呵斥了一顿。如果沒有半点火气。那我倒要怀疑这管宁是不是个娘们了。

“敢问先生。读书所为何事啊。”

“救世济民。”

“佩服。佩服。先生胸怀凌云壮志。嘉不及先生万一。”

“兄台。你我都是年轻人。何不有话直言。开门见山。如此虚与委蛇的客气就免了吧。”

郭嘉点了点头。接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既然如此。那嘉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先生可曾听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管宁一愕道:“不曾。宁以为君子不出门。亦可知天下事。一切尽在书中。”

郭嘉哈哈大笑道:“非也。非也。我三哥常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皆狗屁不如。”

管宁听郭嘉说在前面之时。目中透出神交之色。可听到最后。差点沒将刚刚倒进口中的茶水吐将出來。

郭嘉偷眼打量管宁。心中暗暗发笑。管宁自知失礼。却也不多言。只是面有愠色道:“前面之话可谓句句精辟。字字入理。宁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这后面的话。不知何解。”

“先生乃名门之后。可知寒门士子之忧。这读书虽好。可是人人可读的。即便偶有寒门学子苦读圣贤之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谋得一官半职。却连人家四世三公的看门狗都不如。”

管宁面色肃穆。渐渐的有些习惯了郭嘉的说话方式。叹了口气道:“犀利。犀利。兄台所言一针见血。宁也有此一忧。却苦于无良策。”

“就在方才先生问嘉。何为实践。何为真知。其实嘉也不知。可是嘉知道。如果整日坐在家中空想。万事皆休矣。只有去做。不管行得通行不通。哪怕失败了也沒有关系。大不了回过头來再去思索症结所在。如此往复。想必在往复的过程之中。真知便会伴随着失败一同出现。因为它将指引着我们走向成功。”

郭嘉这一席话说罢。管宁击节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宁还有话要问。只是不知当讲否。。”

“方才先生都说了。我等开门见山。现在怎又吞吐了起來。”

“好。既然如此。请恕我直言。奉孝乃赵将军麾下头号谋士。可否如实告知在下。赵将军为何要讨伐辽东。”

“为民请命。”郭嘉略一思索道。

管宁对郭嘉的答案嗤之以鼻道:“好一个为民请命。公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