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大唐之逍遥王爷> 第四七八章 大家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七八章 大家族(4 / 5)

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也”

如果说以《二十四孝》《二十四悌》闻名的“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奠基了琅琊王氏,那么他们的孙辈王戎、王衍、王澄、王敦、王导,则开启了权倾天下的江左豪门

王氏家族在南朝时期很多人信五斗米道教,因此在第四代中,很多人的名字都带个“之”字除王羲之外,还有王胡之、王彪之、晏之、允之等等平辈兄弟,还有徽之、献之、恢之、陋之等等儿孙辈,名字带之字的王氏子弟之多,在华夏历史上也算是一绝了

由于与陈郡谢氏同样的原因,南朝的琅琊王氏开始衰弱,这时候,王导的六世孙王肃投靠北魏,因文治武功被魏孝文帝委以重任,并娶孝文帝之妹陈留长公主为妻王肃的女儿被宣武帝讷为夫人,孙女又嫁给了孝明帝直至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琅琊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才真正走向衰落

同样的,没落的王氏家族也是不容小觑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家族”这个四大家族可是官方的评价噢~~其中的北魏开国元勋司徒崔浩,是将清河崔氏推向了第一个颠峰…,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唐文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杜甫的母亲,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在秦始皇时,有大名鼎鼎的五经博士卢熬,天文博士卢生继之西汉初期有燕王卢绾,东汉末被尊称“士之楷模,国之桢韩”之海内儒宗之大儒卢植卢植故居在河北涿州市卢家场,均出自范阳及魏、晋、南北朝至隋卢植之裔卢志、卢谌、卢偃、卢邈、卢玄等等,都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卢玄起至其曾孙一家百口,共财同居,为官著名而被史传记载者就有18人帝族之子要找卢氏成亲史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帝族也要纳范阳卢氏之女为贵妃史家有四海大姓崔、卢、王、谢之说:“望出范阳,北州冠族”至唐代尤为突出,不仅状元、进士、帝师,大出人才,有“八相佐唐”、“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大历十才子”之卢编等等自汉末至唐代六百多年中,正史中有记载的卢氏历史名人达840多人,范阳卢氏,贤良辈出勋业灿烂,文豪蜚馨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

“幽公六代孙荣,号郑君,生当时汉大司农当时六代孙穉,汉末自陈徙河南开封,晋置荥阳郡,开封隶焉,遂为郡人”从燕太子詹事郑温开,温生四子;涛西祖、晔北祖、简南祖、恬中祖

从北朝入随唐之后郑姓仍为望族,宰相接连不断的诞生后因科举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始自东汉王柔、王泽兄弟三国时有司空王昶,西晋时期,太原王氏开始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全家族先后有12人在朝中任要职,其中有3人位至“三公”,著名的有司徒王浑西晋覆亡后,王湛一支随司马氏南迁,从而获得了在东晋重兴盛的机会王湛之孙王坦之在反对桓温篡位、维护东晋王朝统治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尚书令,与儿子王国宝等,威震朝内外他叔伯兄弟王蒙的女儿是东晋哀帝的皇后,孙女又成了孝武帝的皇后,这一门两皇后将太原王氏的权势强化到了炙手可热的地步大将军王恭,尚书仆射王愉也是这一家人

王愉之孙王慧龙北奔北魏,开创北朝隋唐太原王氏之基业其后北魏镇东将军王琼,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正式成为“四大家族之一”

入唐后,太原王氏加显赫,诞生了著名诗人王瀚、王维、王昌龄、王之涣,以及横扫印度的传奇将领王玄谟这样的赫赫人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弘农杨氏,中国历史上又一传奇家族

弘农杨氏,始自东汉太尉杨震杨震号“关西孔子”“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能继承震公遗风,且均官至太尉,是为东汉“四世三公”另杨震第五子,三国中的著名将领杨奉的后代,也是世居高官从“西晋三杨”;到北魏杨播兄弟,无不是一时显赫…,

把这个家族推到极至的,则是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大隋开国皇殿坚除隋朝皇室外,越国公杨素,与其子杨玄感,也是这一个家族的著名人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