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兴唐> 第四十八章 害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害怕(2 / 3)

,是以防万一的,一旦使了出来,就再没有回头的箭,不到万不得己时,李威也不想用。

“是一一”秋仁杰话到嘴边,终忍住没有说。这一对君臣的会变,终于决定了李治想要插手表现,李威旁观父亲糊弄插手的政局。

不过一个好消息,终于将压在洛阳上空的阴云化解了一些。

裴行俭押解着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返回到了洛阳。

李治在上阳宫大宴谈臣,对裴行俭说道:“卿有文武才。”

“臣愧不敢当。”

李威没有吭声,文武才不是这一天就看出来的,为什么还是千年老二?

于是授程务挺为丰州都督,裴行俭加检校右卫大将军,并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军十八万,并且节制程务挺与幽州都督李文睐、曹怀舜等人,一共近三十万大军,以讨突厥。

比历史的军队人数略少几万,历史上此次征讨东突厥达到了三十多万军队,是唐朝有史以来出征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史书垩记载此次出征,从幽州到丰州,军队漫山遍野,旌旗一眼望不到尽头。但还是征调了近三十万的军队,可见李治的暴怒。并且又出现了一个变化,武器更犀利,也不全是好处,更好的武器,增加了战争的成本,也加重了经济的负担。

与吐蕃不同的,那是一条野狗,顶多路过时,多扔了几根骨头,反咬了自己,会气,但不会很生气。而突厥这一次反叛的所有贵族,皆受过唐朝的恩惠,甚至大部分人在唐朝长安入过学,培养了其文韬武略,平时又动辄不断地赏赐。因此,此次反叛,李治怒不可遏。

裴行俭从容答道:“臣奉命。”

来的一路上就看过许多邸报,若是军队少,不敢说,这么多军队,镇垩压此次暴龘动,前没有多大的问题。

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立即举起酒杯,恭贺道:“太上皇陛下,裴大总管出征,一定会旗开得胜。”

李治只是微笑,一遮袖,将水酒饮了下去。

李威忽然问道:“阿史那都支,李遮匐,你们为何要谋叛?”

武则天拽了李威的衣袖,暗示李威,既然人家投降了,此事就不得再提。这也是唐朝的一惯对胡人的政策,不能说全是坏处,这样一来,作战时,战意不足,固然反叛容易,投降起来也容易。一看风向不妙,立即自缚自己,前来归降,求一个平安。

“母后,让儿臣来处理。”李威没有默许母亲的暗示。

阿史那都支伏于地上,小心地说道:“皇帝陛下,臣根本没有反意,否则裴大总管率部来到我驻军前面,臣为何不反抗?”

“当真如此?阿史那都支,你已穷蹙被擒,到了京都,以后就要受朝廷的管制。老实地说一说,对你将来有好处,若是不老实,我的手段,你大约也听说了。”李威声音不高,可说话时语气很冷肃。

“臣实是没有……”

“还想狡辨!”

李威一拍桌子怒喝道。

阿夹那都支注身吓得哆嗦了一下。

对李治,阿史那都支并不害怕,害怕的正是这个新皇帝。中原百姓称仁爱的什么,他没有看到,只看到如今的青海从伏罗川到赤海……”再到广大的大非”,那么好的平原地带,只剩下一片青芜。知道好,然而青海莫贺可汗的残众,皆不敢将百姓散于这些青川之上。散多少掳多少,只好呆在一些山谷中芶且偷安。连吐蕃的武大论论赞婆,都束手无策。

一直没有明显的谋叛,正是害怕这个新皇帝。

“说还是不说。”李威再次不顾李治不悦,喝问了一句。

“臣也不算谋反,”阿史那都支小声地说道:“不过臣也有错,受了论钦陵的挑唆。”

李威要的正是这句话,复又问道:“那么论钦陵有没有派使者前去东突厥?”

“这个,臣不知,不过臣想,大约是会派的。”

能入宴的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呆子,听到此,一半人会意起来。纵横掉阖不稀奇,皇帝也在用,甚至都将视线放在不相干的那个欧罗巴洲。然而如何准确地找到两个阿史德?

裴行俭与李威商议了良久,认为和和条件下,只要论钦陵派出使者挑唆,必反无疑,唐朝也不是真正地坐待事态发展的。然而都将眼光放在了阿史那部族各个酋长上,皆没有想到阿史德族人会叛。毕竟唐朝对待这一和姓的族首,十分优待,本来对待胡人政策很优柔了,但对阿史德各个,族首,更加优柔,还在阿史那各个族首之上,那怕这一部,并没有出过多少为唐朝尽死力的大将。

可是论钦陵就想到了。

武则天喃喃道:“这个论钦陵……”

印象更深了一份。

李威问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论钦陵的武略,而是一个验证。问完了,没有再问,却在想着心思,如何让没禄氏母子立即上位,只有他们上位了,才能对论氏兄弟进行更好的掣肘。可现在没禄氏连赞普的死讯都不敢公开,等到他们母子上位,得多少年?

“你且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