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办牵头起草一个通知。市府办和市委办联合下发。重申一下严禁领导干部驾驶公车的规定。如有违反者。严肃处理。郭书记。你的意见呢。”
郭鸿泽从他的专职司机老李那里听到了风声。下午一上班就专程跑到伊海涛的办公室來。本以为可以趁唐逸夫不在。唆撺着伊海涛抓住黄如山的这个把柄把他整个半死不活的。他就可以早一点看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郭鸿泽做梦也沒想到。伊海涛明显不上套。居然说黄如山开车出去是他派出去拿材料的。他开始还不相信。听说楚天舒亲自前往处理事故。才不得不将信将疑。听到伊海涛问自己下发通知的事。只得说:“我同意。是有必要再强调一下了。”
黄如山悄然退了出去。
郭鸿泽觉得沒意思。紧接着也告辞了。
第二天。途观车就修好了。修理费由保险公司赔付了大头。经济损失不大。事故善后作了因公处理。
黄如山终于如履薄冰地度过了这一关。虽然他还谈不上有多么地感激伊海涛和楚天舒。但是。他在心里还是恨上了郭鸿泽及赵永昌等人。
这就是伊海涛和楚天舒希望看到的结果。
按理说。现在揪住黄如山的小辫子整治他一番确实易如反掌。
这固然可以砍掉唐逸夫的一条臂膀。但是这样一來就等于和唐逸夫撕破了脸皮。矛盾激化到了台面上。在朱敏文和省里的领导态度尚不明朗的前提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两个人争斗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郭鸿泽正好坐收渔利。
对于郭鸿泽的险恶用心。伊海涛从最近的几次交谈中已经有所察觉。能混到这个层次的人。政治敏感性都不低。他与楚天舒商量的意见就是故意放黄如山一马。让黄如山把郭鸿泽未安好心的意图传递给唐逸夫。从而造成他们的隔阂。瓦解他们的联盟。
同时。唐逸夫回來之后。郭鸿泽一定会找机会将伊海涛救了黄如山一次的信息传递给唐逸夫。本來生性多疑的唐逸夫肯定要对黄如山产生猜疑:伊海涛有什么理由要放黄如山一马。难道黄如山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就是楚天舒设计出來的一箭双雕之妙计。借以达到分化瓦解唐逸夫与郭鸿泽的联盟、离间唐逸夫与黄如山亲密关系等目的。之后的事态发展也证明了楚天舒这个计谋是十分成功的。
晚上。黄如山颠來复去的沒想明白。伊海涛和楚天舒他们明知道自己跟在唐逸夫的屁股后面耍了不少的阴谋。怎么就沒有借机打击报复呢。难道他们真的有那么宽宏大量吗。会不会是一个有意而为的离间计。
黄如山想來想去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就打算先给唐逸夫汇报一下。免得日后难得说清楚。
可是。黄如山拨打他的手机却关机了。
正在省城里的唐逸夫真沒有时间管黄如山这种破事。他白天要打起精神开会。晚上还要到处走动。打点关系。
唐逸夫去省里开会之前。与黄如山费了不少心血商量在省城的打点事宜。给谁送。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无一例外地做了一番认真的计划和筹措。
从表面上看。送礼很简单。其实。送礼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你必须摸清对方的底细。他喜欢什么。或者不喜欢什么。只有掌握了对方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是方法的问題。就是说你根据不同的送礼对象。采取不同送的方法。
虽说送礼者和收礼者都心照不宣。送的人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他送。收礼的人也知道他为什么给我送。但是你还必须要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让对方可以坦然接受。你自己也好有个台阶下。
你面对的官人地位越高。就越要讲究方法。因为他们毕竟不同于村长乡长这一层面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