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领衔巨星> 第83章 断刀与美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断刀与美雪(2 / 3)

完全是按照周易早先见到的设计稿打造出来。

待会“断刀忆亡父”的开场文戏就要使用它。

周易注意到,断刀的刀身做得很亮,已经抛光成了镜面。他还和道具师聊了一聊。

据道具师说,断刀没有现成的道具租用,没有哪家道具公司会把道具砍断,再拿去租用,这种特殊武器道具肯定要自己做,再说齐家金刀设计得很漂亮,那种造型也没有一模一样能租用的,干脆自己打造。为了效果逼真,刀具是在一家模具工厂花高价订做的,当然不用开锋,后期抛光是道具师自己处理的。按照徐导演的要求,断刀要抛光成镜面,要能在刀身上映照出主角的脸,今天第一场文戏“方刚断刀忆亡父”,就是要求主角的脸要能映照在刀面上,当然会有灯光师用灯光进行配合,但刀具本身也要镜面抛光。

刀背很宽,至少要能映照出主角带着眼睛的上半边脸。

这是徐导演的要求,非常细致,断刀刀身要达到能拍特写镜头的那种标准。

而且这也是“能持刀向人,不解持照身”的那种隐喻。

道具师确实做得不错,用的是纯手工抛光,很有耐心,把道具做得很好。单是做这件断刀的道具,就花了很长时间。剧组可是筹备了一个多月,平时不是闲着没事做,只等着周易拍戏。

各个幕后部门都很忙的。

就像摄影师都要外出取景,做远景大幕,没空闲时间。

道具部门这边也是一样。

道具师基本上就是用高目数的磨刀油石或者砂纸进行手工打磨,再用给不锈钢抛光的角磨和砥石轮,最后用羊毛轮加研磨膏,这样才把道具成功的做出来。

当然,文戏时的道具和武戏时的道具,肯定有差别,只是外型一样,材料可不一样。

为了追求逼真程度,要有一些断刀特写,特写镜头肯定是用打磨出来的断刀,但拍动作戏时,要注意演员的安全,肯定不能真的伤人,有一些快的镜头,不用刀身特写,要换用其它材料的断刀,只是外表做了亮漆处理,不是手工打磨出来的,而是喷漆的,这样就比较安全。

但断刀造型肯定一模一样,分毫不差,不会像前世那样,看起来都不一样。

前世这段开场戏份在道具的逼真程度上,限于当时的技术,确实做得不好。

但以徐导演的严谨认真,肯定把活做得很细。

就算是小成本片,他也会认真对待,会把细节扣得很细,拍出来才会精致,效果才会好看。

事实上,道具本身材料不贵,但道具师们的人工贵很多,比道具贵多了,人才当然最贵重。

周易当然明白这点。

拿着道具刀,周易穿着戏服,出来看看场景。

这时外面的雪景已经布置好了,还是长风堂的庭院景观,只是和“血溅长风堂”的那场戏相比,时间不同了,布景要有变化,如今是雪景的戏,而且拍摄时,摄影机的角度会有不同。拍“血溅长风堂”的戏,摄影机肯定是主要对着长风堂的大厅拍摄,但拍今天周易的这场文戏,涉及到庭院劈柴,不是对着长风堂拍,而是对着大门和角落那边的树木拍摄,还要有俯视全景。摄影棚里的树当然是假的,是特制的树木道具,但做得非常逼真,尤其是外表的树皮,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完全看不出来它是假的。

如果这里不是摄影棚,最底下有水泥地面,周易也会误以为是真的。

至于周围的雪景,那就更真了。即便是在现场,冷不丁看上去,也未必能分辨出真假。

徐导演的要求一向很高。

趁着这段时间,周易还和外面做检查的布景师聊了几句。

他想知道这些雪是拿什么做的,肯定是高仿真人工雪花,地面上的雪花仔细看去,像是白色泡沫颗粒,当然不可能是真雪。就算最近天气降温,时常下雪,外面真的有雪,但不可能为了省钱,就把真雪拿进摄影棚里来,那不就化了吗?摄影棚里可不冷。那样把摄影棚里搞得多脏啊!显然不能那么弄。

这种小片子要拍得精致,对镜头画面要求很高,当然不能脏兮兮的,一定要漂亮。

现场当然都是假雪,假雪比真雪漂亮。

布景师告诉周易,他们用的都是高分子吸水树脂,就是水凝胶做出来的假雪。剧组前期暂时订购了一吨的货,不够还可以再订,算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道具支出。毕竟这部片子的雪景很多,后面还要使用,就多订购了一些。其实这种数量不算很多,不是那种海量,海量也用不起。

这部片子是因为在摄影棚里拍摄,场景小,才可以这样用。

如果场景很大,或者取外景,耗雪很多,那就不能用这种材料了,要么等下雪天,拍真实雪景,要么就是用便宜货代替。你要铺得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真的花不起钱,只能用白石灰,或者是用化肥代替,远景干脆用电脑特效做出来,那样才可以。

不过要是真用化肥,臭味太重,拍戏太遭罪了,演员只能靠敬业精神硬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