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寒冰消融是春水> 第40章 迷途知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迷途知返(3 / 5)

钱币打发小刘钢:“刘钢,拿上瓶子,到饮食店去买一斤黄酒,再带上包味精,奶奶烧好菜给你和妈妈吃!”

刘钢欢应着接了钱,从墙角食品柜上拿了只空酒瓶,兴高采烈地奔出屋去。

离家不过几天,八岁的儿子竟学会了开炉子烧饭和买东西,吴妙华心里又惊又喜。

魏师母到厨房里去了。即刻,从那儿传来开煤灶、拿碗瓢、刷锅子的声音。

吴妙华怔怔地独坐方桌边,匀速转动的电扇送来凉爽的风,却驱除不掉周身燥热不安的感觉。宽敞的新居、变得更加懂事的儿子、父母般慈祥的魏师母,这一系列温馨而亲切的气氛深深地感动着她,但同时也使她内心更增添一层沉重的疑虑。面对这一始料不及的情景,她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她在凳子上呆坐了片刻,决然地起身关掉电扇,走进厨房里去。

十平方米大小的厨房间,摆置着两副炉子和碗柜,稍显拥挤,但比她鹿鸣路旧居只能将屋外狭窄的走廊当厨房要舒适多了。

一张魏家原有、现为两家合用的案桌上,放置着切菜板和搪瓷盘碗,旁边一只菜篮子里盛着早己刨皮洗净的冬瓜、番茄、芹菜、小葱、豆腐干等等蔬菜,还有几只鲜活的大蟹用绳子绑成一串,浸在一只盛着清水的脸盆里。

魏师母正开始在案桌旁操刀切菜,吴妙华走过去,两人开始一阵解惑的对话。

“魏师母,你先别忙,有些事情,我不知该问不该问?”

“妙华,咱们两家人都住一块了,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这几天我不在家,搬房子的事我一点都不知道。我想不通,你们老老少少的也有一家子人,怎么能把房间让给我们住呀?”

“多年不来往,你不了解我们家哪。大女儿出嫁了,小两口在外地工作,外孙他们带着;小儿子考上大学,在上海念书,就是放假回一下老家。两孩子早己长大成人,天南地北的,难得有见面的日子,留下我们两个老的,占那么大房间啥用?你们家大大小小四口子人,挤在鹿鸣路那间破屋子里,怎么过日子?要知道你们这么多年还没调房子,早该让忠才搬过来喽!”

“这劳模新村,都是有名有气的劳动模范住的地方,我们这号老百姓挤进来过日子,合适吗?”

“哎哟,妙华,你说哪儿去啦!模范不也是人么?二十几年过去了,这地方早变成年轻人的天下啦,你还念叨那本老皇历!说句实话,我们这辈老模范、老党员,大字不识的,对国家能有多大贡献?如今搞四化,得靠真本事,你家忠才那样拿得起学问、挑得起重担的人才像个模范呢!”

啊,多实在的话语!多忠厚的热肠!再多问一句也是多余的。吴妙华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满腹疑虑不解自除,一股真切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魏师母!你……你待我们这么好,让我怎么过意得去!”

魏师母款款一笑:“别说客气话了。老魏和忠才是多年的师傅徒弟,我退休以后在街道厂当顾问,咱俩也可称同事,还分什么彼此?再说,我们两个老人,儿女不在身边,够冷清的,有你们一家子住在一块,日子过的热热闹闹,那多好!你就放心住下来吧。”

“从今往后,你和魏师傅就是我家的长辈啦!”吴妙华止不住热泪盈眶:“魏师母,你去屋里歇着,把刀给我,菜让我来烧!”

“喔,我知道你是个当家好手,你来烧吧!”魏师母理解昊妙华的心情,爽快地将菜刀让给她:“对了,今天运气好,在市场上买到一串大螃蟹,你把它煮熟,咱们大伙尝尝新鲜。”

“行呀!”吴妙华也爽快地应答。

瞧着吴妙华那干净利索的切菜动作,魏师母满嘴称道,离开厨房走进房门去。

不一刻,小刘钢买回老酒和味精,吴妙华烧好可口的菜肴,老小三个围着小方桌共进晚餐。

魏师母慈母般地硬把两个最肥大的熟蟹朝吴妙华和小刘钢碗里挟去。吴妙华固执地婉谢着,并且动员儿子,把两个大蟹挟到另一只干净的碗里,说是留给老魏师傅和孩子爸吃夜餐。魏师母暗暗赞叹吴妙华尊重长辈和体贴丈夫的感情,笑着点头,又将大盘子里的熟蟹继续挟往母子俩饭碗里。

异姓友朋,邻里乡亲,饭桌上洋溢着亲密的气氛。

吴妙华心里记挂小女儿刘梅,吃过晚饭收拾干净餐桌,由儿子刘钢领路,母子俩匆匆举步,直往解放路曾有为家而去。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灯火璀灿行人熙攘。城市夏夜,景象之热闹、气氛之活跃远胜过白昼。

离开小女儿整整五天了,吴妙华心头憋得慌。刚满周岁的孩子突然被亲娘丢开不管,可怜巴巴地离开母爱,寄养在陌生人家里,那幼小的心灵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待会儿见面,孩子会怨自己恨自己么?那代领孩子的曾厂长家人,又会怎样问自己、说自己呢?面对那尴尬的场面,自己又该怎么回答、怎么对付?……一连串的疑虑如疾风掠过水面,掀起阵阵波澜,搅荡着她的思绪,刚刚轻松下来的心境复又变得如铅块般地沉重。

当吴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