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劳模本色
第二天上午,曾有为没去厂里办公,而是骑着那辆公用自行车,走街串巷东察西访,又在为改善刘忠才的居住环境而奔忙。
他一早起床,烧好早饭,买来小莱,匆匆打发过肚子,蹬车来到江滨中路徐科长的住处。这位矮矮胖胖的行政科长还刚起来,在卫生间刷牙洗脸。
对于厂长的突然到访,徐科长心感稀罕,咧开沾满牙膏汁的大嘴笑道:“嗬哟,小曾,你真比老佛庙里的小和尚起得还早!不是来串门的吧?”
曾有为也笑着应答:“哪有大清早出来串门的!无事不登三宝殿,我来跟你商量件事。”
“紧事慢说。你先在客厅沙发上坐吧。”徐科长一边喷着白沫,一边吆喝着支使老婆:“快给厂长泡杯茶,用那饼干盒里的上等茶叶!”
比徐科长年轻十多岁的二婚夫人手脚轻快地提了瓶刚烧开的水走进客厅,泡了杯香气四溢的“高山云雾茶”,客气地招待曾有为在舒适的沙发上坐下来,接着又忙忙地转回厨房间准备早点去了。
曾有为是第二回来到徐科长的家。记得头回在大街上偶然碰面被硬拉来作客时,他呆呆地望着眼前这套环境舒适、摆设毫华的住宅,对房主人在物质生活上的钻营能力简直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徐科长,这位不学无术的基层工厂干部,当过老兵有点资历,工作上得过且过,作风上自由散慢,对新兴的“社会关系学”却颇为精通,凭着一张死人也说得活的油嘴滑舌,在厂里充当着连实力派当权人物汤炳权书记也让他三分的“老兵油子”角色。多年来,他稳坐科长交椅,身负行政总务和基建事项管理二职,是个实权派人物。他独揽职工住房分配大权,在一九七五年厂里第一栋四层单元宿舍楼房建成的时候,私下同市革委会政工组某首脑人物搞幕后交易,借“基建工程关系户要房子”为名,在房产交接时截留三个单元,以此为筹码,神出鬼没地为自己从景色秀丽的市委机关江滨宿舍区换到一套宽敞舒适的住房;他掌管全厂生活后勤部门的物资发放职权,曲线交易捞取油水,致力于所谓“现代化家庭建没”,慢慢地办齐了“四十八条腿”的高档家俱和“三机二转”的奢侈用品,并且还附庸风雅,于走廊和阳台上栽花养鱼好不得意。就这样,一个中小企业科长的家庭,竟然同市府机关高干家庭相媲美毫不逊色,不仅让曾有为家那平凡简朴的小套间普通公房相形见拙,就连光明巷九号院内汤炳权那单门独户的古朴小楼房也难望其项背。
此刻,曾有为置身狳科长的毫华住宅,心里惦念的是刘忠才的破鸡笼房子,两相对照,一阵感慨不觉袭上心头——同是中国公民,同是基层工厂成员,徐刘两家,一富一贫、一优一劣,差距何其大也——这种现象正常吗?一定是咱们的社会管理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否则的话,真是难以理解啊!
徐家的子媳和孙辈陆续从餐厅间走出,纷纷离家去上班或上学。七点半钟,徐科长才嗽洗完毕走进客厅,将曾有为请进厨房边的餐厅,想与他边吃边谈。夫人已将餐桌清理重新摆好早点,徐科长款款入坐,将一杯牛奶端给客人。曾有为早已吃饱早饭,摇手谢绝。徐科长也不客气,从瓷盘里拿起一个芝麻烧饼,用手指掰开空心夹层,挟进一大块米粉蒸肉,就着牛奶嚼了起来,边吃早餐边同客人说话。
“小曾,你好象有什么急事找我呀?”
“事情不大,说急事也算个急事。我想问问你,咱们厂在仁德路新建的第二栋宿舍楼房,几时才能完工?”
“快啦。巳经在搞室内装修,最迟十月底完工,十一月份建筑施工队就该办移交啦。”
“那,分房工作你该提早打算了吧?”
“哎呀,我说曾厂长,你真是不了解情况呀!这栋宿舍楼,墙脚刚挖好时,上下三十二套单元的分配方案早就定下来了。那时候,你还在部队里当兵哪。”
“唔,分房工作做得如此迅速,闻所未闻呀!”
“这叫阎王爷办事先把令来行,免得小鬼们夜长梦多不安宁。”
“你们的分配方案是怎么定的?”
“一个照顾,两个条件——厂部、车间两级领导干部缺房户优先照顾,二十年以上工龄的双职工缺房户优先考虑。”
“就这两条,没有第三条了吗?”
“有这两条就够全面啦,还用什么第三条!”
“对那些住房条件特别困难的职工呢?譬如说……”
“唔,我理解你的来意。不过,分房对象早已确定下来,半年多前就公布了,现在来变动的确难办。假如替别人开这个口,我可不敢拍胸脯;要是你曾厂长自己想要住一套,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
“不。徐科长,你猜错我的意思了。我是说,像刘忠才这样的住房困难户,你们考虑过没有?”
“刘忠才?他有什么条件分房?进厂才十五年,既不是干部身份,又没当过劳动模范,轮到他还早呢!”
“论工龄比职位,刘忠才当然高攀不上。可是,一家四口人挤在十二平方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