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丹青子的讲话在李恕的走神中结束。
当他回过神来时,讲坛上的丹青子已收起浮游在身旁的光符,缓步走下高台,场内的屏幕同步播放着狮港书院的校徽标志,象征着古老传承与星际文明交汇的徽记在空气中缓缓旋转,散发着淡淡的莹光。
演讲的主要内容围绕书院的历史展开,狮港书院作为这片星域中最负盛名的初级学院之一,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遗产,其校友更是遍布整个狮港星乃至更广阔的星海。
书院自创立以来,培养了无数才俊,不少人最终进入协约直属的学院星最高学府,成为推动科技、魔法、修仙三大流派发展的中坚力量。
至于在书院的学习生活安排,丹青子只是简要提及,随即将更详细的指导交由三系的分管导师负责,同时也宣布了校徽分发的事宜。
狮港书院的校徽并非仅仅是身份象征,它亦具备特殊权限,能够开启学院内部的部分设施,甚至可用于某些内部权限的通行认证。
因此,领取校徽不仅是新生入学的仪式,也是正式成为书院一员的标志。
今年的招生规模较往年略有提升,书院共录取了近千名学生,其中,科技系依旧是人数最多的学科,占据了整体生源的一半以上;魔法系次之,约占总人数的三成;修仙系最为稀少,仅有百人左右。
这样的比例反映了三大流派在当前星海内体系中的人数分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修仙者的影响力削弱,只是更能说明,修仙体系对于资质的苛求与门槛的严苛,远胜于科技与魔法流派。而一名修仙者的战斗能力,也常常能超过同能阶其他流派的职业者。
随着丹青子的讲话告一段落,场馆上空的悬浮光幕迅速调整,分别投射出科技系、魔法系、修仙系的指引标志。
三个系别地学生将前往各自的讲堂集中,由主任教师继续接下来的说明。
狮港书院中没有摩天高楼,即便是作为主楼的万象楼,其规模也仅限于地面三层及地下区域。
然而,万象楼的建筑风格却截然不同于外界那些高耸入云的科技都市,它更像是一座融合了古典美学与现代结构工艺的恢宏殿堂。每一层的占地面积都极为广阔,足以容纳三大流派的学生同时活动,而书院为了保留独特的传统,并未在其中安装电梯,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座风格各异的楼梯。
这种在科技发达的狮港星中难得一见的建筑设计,使得万象楼更添一分独特的沉稳与仪式感。
这些楼梯不仅仅是单纯的通道,而是各具特色。有的雕刻着繁复的魔法符文,在攀登时能感受到微弱的魔力波动;有的则是由修仙者特制的灵木构筑,踩上去时仿佛能感知到自然的韵律;科技流派的一些楼梯则采用特殊的纳米合金缓震技术,确保行走时不会产生过大噪音。
这种既复古又兼具不同流派风格的设计,让整座楼宇显得既统一又充满细节。
有人戏称,在这座没有电梯且占地广袤的教学楼里,学生们每天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在教室之间行军。
书院并没有按照系别分开独立教学楼,而是将所有学生统一安排在万象楼进行授课。这种设计理念的目的十分明确——鼓励不同流派的学员彼此交流,而非割裂为互不往来的独立群体。
毕竟,无论是科技、魔法还是修仙,尽管各有千秋,但狮港书院的理念认为,三者的碰撞与融合才是真正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
在星际社会中,单一流派固然可以走出一条极致之路,但真正能在广阔星海中立足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跨流派协作、理解不同体系运作方式的人。
正因如此,书院不仅在教学上采取混合制,还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创造流派交融的环境。例如,一楼的公共教学区便是整个书院最具代表性的开放式区域。
李恕沿着石木铺设的长廊向前走去,目光扫过两侧整齐排列的立式储物柜。
这些柜体通体浅灰,边缘镶嵌着淡金色的能量线条,透着一丝低调的未来感。书院的储物柜并未采取固定归属制,而是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每天由第一个用校徽激活感应式柜锁的学员占用。
当然,为了避免个别人长期霸占资源,每名学员每天仅能激活一台储物柜,并且在放学后,学院的系统会自动收回所有柜子的解锁权限。此时,负责后勤的机械校工便会开始清理柜内遗留的物品,以确保第二天的使用者能有干净整洁的存放空间。
这些储物柜的设计同样考虑到了三大流派的不同需求——高达两米的柜体能够适应各种身材差异的种族学员,而内部空间的设定更是充满了灵活性。普通的个人物品固然可以存放,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足以容纳魔杖、枪炮、刀剑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