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第301章 以德配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1章 以德配天(1 / 1)

“天下者,至大也,非圣人莫之能有也。.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

车胤出身寒微,但是靠着勤学苦读,在世家门阀主政的朝堂之上有了一席之地。

也许是年轻时的经历,形成了他执着的性格。

再加上他已步入暮年。

跟大多数老年人一样,年纪越大越固执。

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在双方肯定会争得面红耳赤的清谈中,的确是不好对付。

车胤继续补充道。

“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在经学的世界观下。

像车胤这样的经学知识分子相信。

有一个神格化、人性化、道德化的自然意志。

即所谓“天”。

天命就是“天”的指示。

按照天命,万物方能得以运转。

物如此,人如此,统御天下的君王也应当如此。

作为君王又该如何知晓天命呢?

今文经学认为,那些神秘莫测的图录隐语中包含的谶言,是天命揭示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古文经学则认为,“天命有德。”

天不偏爱任何一人,选择谁来统御天下,要看德行,谁有德行,天就支持谁。

此谓“以德配天”。

看王恭一言不发,低着头,车胤的论述也完成了。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

因为商纣王失德,天就放弃了他,让周天子取而代之。

作为天子想要万世永固,必须让自己的德行配得上天命。

第一,要提高品行。

第二,要推行德政。

无论哪一条,皇帝必然要依靠品行高洁的寒门士子。而不是寄情山水的世家子弟。

听了车胤的论述,司马曜满意地点点头。

这场清谈,他的态度很明显。

如同晋元帝司马睿靠一手制衡术,在衣冠南渡的乱局下坐稳了皇帝大位一样。

司马曜也想制衡寒门与世家,来强化皇权。

现如今世家门阀气势正盛。

提拔任用一些下品寒门,和刚刚主政的皇帝配合打压威胁到皇权的世家门阀。

先用一场清谈来开场。

这就是司马曜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的目的。

助论阶段结束了。

结果也很明显。

一直沉默的王恭已经失败了。

作为皇帝的姻亲,他不敢反驳君权天授的理论。

否定皇帝受命于天,就是在挑衅皇权。

刚刚靠着和皇帝的联姻,控制住太原王氏的王恭不敢损害自己的利益。

就为了和下品寒士做口舌之争,来获得皇帝的垂青。

“好彩!”

王恭送上了祝贺,承认了失败。

王温立刻宣布了结果。

“助论毕,车大人得二番!”

在车胤的立论中,寒士们扳回一城。

坐在三席的范宁和王忱做好了抗辩的准备。

抗辩是多人清谈的最重要环节。

立论是陈述观点,助论是佐证观点。

和前面两个环节的各自议论不同。

抗辩是个互相提问、诘难的环节。

也是个可能会从唇枪舌战升级到拳脚相加的环节。

一方提问,四人皆可回答。

一方回答,四人皆可反驳。

考验的不仅是口才与学识,还有四人的默契。

说是清谈最精彩的部分也不为过。

以清誉名士,入朝为官的王忱,不担心上席的殷仲堪和王恭。

甚至坐在末席,那个昏聩无知的兄长,王国宝。

他担心他自己。

因为坐在他对面的人,是中书侍郎范宁。

他既是大儒范汪之子,也是自己的舅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