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求朕,说南孔对大明的忠诚云云。”
“朕考校他们几句话,却答不上来。”
“你说说,朕该生气呢?还是无奈呢?”
“孔圣人的话,朕都懂,他们却不懂,一天天干什么吃的?”
提及南孔,朝臣可就惊恐了。
皇帝在南京,一口气将南孔全都移走了,一个人都不留,千年家当,一分钱都没带走。
就是因为南孔,没通过皇帝的考校。
皇帝认为,南孔人不学无术。
但他不教育,把人移走,眼不见心不烦。
“老太傅当时劝朕忍一忍。”
“朕怎么忍?”
朱祁钰站起来,目光凶厉:“老祖宗的东西,他们都不学了,反而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这人间富贵?”
“凭什么?”
“朕当时就说一句话,拆分移走,朕不想看到他们。”
“朕后来了解得知,南孔还算好的呢,北孔,十几万人,能背下论语的,有几个?”
“这样的蛀虫,养着他们干什么?”
“这就是朕要说的!”
“停下脚步,就会腐朽,要不停的往前走,去探索!去开拓!去创新!才能延缓腐朽的脚步!”
“不要想着,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享受富贵!”
“没人能享受得了几百年富贵!”
“早晚是要被杀的!”
“儒学也是!”
“不进步就得淘汰!”
“今天朕能扶持儒学,明天就有人推翻儒学!”
“你们自己不努力,朕玩命扶持也没用!早晚有更好的思想,替代你们!”
皇帝带着怒气,朝臣虽没跪着,却都在思考。
儒学会淘汰吗?
以前认为绝对不能,但随着西学涌入大明,连带着的还有大量景教书籍,连带着伊教也有复苏之势,还有长袖善舞的喇嘛教,都在压缩儒教的生存空间。
“天下变了!”
“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前,朕会说去开拓海洋吗?就算朕说,谁会听?还只会笑话朕,夜郎自大!”
“现在呢!大明开始征服海洋!”
“项忠提出的海权论,朕觉得非常好!”
“各种发明在民间诞生,难道还能像以前那样,把他们挡回去,踩在泥里,不允许那些东西出现吗?”
“做这些,不就是为了维护儒学正统吗?”
朱祁钰冷笑:“可时代变了!你们维护也没用了!朕维护也没用了!”
“天下变了,朕得变,你们也得变,儒学也得变!诸子百家都得变!”
“所以,以后不要想着压谁,要思变!”
“不止是儒学要思变,法学要思变,思想要思变,天下要思变!”
“朕要看到圣人的诞生!”
“朕要看待百家争鸣!”
“朕希望探索出一条,适合大明走向更深远的道路!”
“明白了吗?”
朱祁钰当头棒喝。
朝臣跪伏在地:“陛下圣明。”
“陛下之言,如洪钟大吕,臣回家便思索思想之事,如何才能让思想跟着浪潮走。”白圭立刻道,言语中带着得意。
皇帝同意他的学说,那么就证明,他的学说会成为显学。
朱祁钰点点头:“白卿这句话说得对,思想要跟着浪潮走,思想要不停变化,这才符合人性嘛!”
“就说说诸卿,你们的想法,是不是一秒钟一样?”
“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就开始压制人的思想,让人的思想变得一成不变。”
“朕知道,这里面有好处。”
“但这种好处,用了两千年了,用光了,用没了。”
“现在得变了,新思想适应新时代,才能历久弥新!”
朱祁钰算把朝臣震到了。
皇帝离京两年,再见竟变成这样,谁也不知是好是坏。
倒是朝臣都在思索。
“朕让尚食局准备了晚宴,诸卿去偏殿休息一番,然后把家人宣进宫来,女眷去皇后宫中饮宴,诸卿就在乾清宫里饮宴。”
过了好半天,朱祁钰才道:“诸卿执掌中枢,劳苦功高,这场宴会,是朕感激诸卿。”
朝臣赶紧说不敢,却还在思考皇帝说的变。
以前真的不敢说变,因为儒家思想就是在压制人性、改变人性,把人捆绑在土地之上,虽然好统治,却会逐渐失去开拓之心的。
好处确实有,也很大。
坏处同样有,也很大。
朱祁钰认为的变,是在儒教思想上,进行推陈出新,再在儒教思想上,进行百家争鸣。
“一路奔波,朕明日休息一日,后日开大朝会。”
朱祁钰道:“在大朝会上,朕和诸卿好好聊聊,朕还有很多话要跟诸卿说,比如朕想征召一批外国人入朝为官,想派人去学习他们的文化,有很多事朕想听听诸卿的意见。”
“都去休息吧,大朝会上再说,到时候让满朝文武都来,都讨论讨论。”
“未来该怎么走,朕也不知道。”
“未来的路在何方,朕需要你们和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