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丁列遣使问明军为何南下,结果明军没有回应。
他则派兵半渡击之。
双方交火。
夏埙手中有三万狼兵,都是火枪兵,有七千兵装备着火绳枪。
安南兵袭扰一次,被夏埙打退一次。
耗时三天,第一股明军才登陆,抄了安南军后路,才让大部队登陆。
夏埙掌握渡口。
后续明军陆陆续续过河。
此战方瑛亲自督战,总共率军三十万。
被方瑛分成六军,每军三万人,渡河后,先控制河内东面的城池,海阳、广安、海防、建安、太平等城。
夏埙这路,则包围安南王都河内。
方瑛亲率十二万中军,在十月二十七,抵达河内,包围河内。
河内坚城,若硬打的,需要十万大军围城,没个几年是打不下来的。
方瑛也不急。
再次拆分中军,又拆分出三军,每军三万,向西攻克山西、东木、乐松、朗达、文安、杭盖等城池。
使西部城池,和大明接壤。
并一路向南攻掠。
同时,夏埙率领本部南下,攻打河东、河西、河南,将河内变成一座孤城。
主政的丁列,收到一封封败报。
整个人都傻了,明军怎么这么快呀?
三十三万明军,围住河内后,分散开来,开始攻掠附近所有城池,把空虚的城池全部占住,至于难打的,则困成孤城,把安南给切开。
安南的大军,在西面和南面,防备老挝、柬埔寨和占城。
明军南下速度太快,丁列反而没有调兵回防,因为回防的话,就给明军围点打援的机会。
明军摆明了是想围点打援,攻打来救援的安南军。
“南狩!”
丁列做出最有利的决定,放弃河内,往南跑。
别看明军迅速取得战场优势,安南军可并未收到损失,一旦丁列南下,整盘棋就活了,主动权重新回到丁列手中。
丁列搞倒了黎思诚,整个朝堂是他的一言堂,好处凸显出来了,没有其他声音,他下令南下,令行禁止,立刻收拾东西,准备南下。
丁列更狠,派兵把城内的安南百姓全都抢掠一空,带不走的就烧掉,把这些嗷嗷待哺的百姓丢给大明,让大明养着去吧。
围困河内的只有三万明军,根本围不住。
丁列手中安南军在十七万上下,顺利突围。
在河东和明军打了一仗,丁列把河东城给烧了,沿途洗劫,并烧毁大面积耕地,坚壁清野,并大肆放明军屠杀的谣言。
本来安南是他的基本盘,但丁列不要了,把钱粮都烧了,留下个烂摊子给大明。
用烧毁农田、抢掠百姓的方式,延缓明军南下的速度。
丁列真够绝的。
但是,丁列却发财了,整个王都的财货,十七万大军,赶着蔓延几十里的马车,蜿蜒地往南撤。
并沿途焚毁城池,继续抢掠。
打了几仗后,丁列发现明军并不强啊,干脆,他开始攻打明军占据的城池,几座城池易手,他开始抢掠、焚烧。
一路上烧杀掠夺。
结果,在河南,碰到了钉子。
夏埙刚打下河南,气儿还没喘匀呢,就听说后面的城池被丁列抢走,并焚毁了。
“丁列可真是个狠人啊。”
“是大明成全他了呀!”
“若不是大明,帮他铲除异己,安南朝堂上怎么只有他一个声音呢?”
“没给他朝堂扯皮的时间,反而让他占据了战场主动权。”
夏埙叹息:“真的果断,若让丁列逃窜,整合西、南军力,安南军会高达四十多万大军!”
“到时候必有一番恶战,最好能把他堵在河内,围点打援!”
以前是明军打,安南守。
丁列放弃河内,就变成了明军守,安南打,借此掌握主动权。
别忘了,丁列是权臣,他不是皇帝,国民死活跟他有啥关系啊?反正有黎思诚这个倒霉蛋下罪己诏,他快活就好了。
夏埙正分析呢,手下就来禀报,安南军打来了。
丁列十分挑衅,枪杆上挂着明军的人头,气势汹汹而来。
“开城野战!”
夏埙不是傻,而是城池他是刚打下来的,几面城墙都损坏了,守城反而会大败。
再说了,明军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
三万对十七万,也不是没有自保之力。
丁列看见河南城门开了,顿觉这股明军不简单,他又发现,这股明军有骑兵。
骑兵护住两翼,把步兵围在中间。
靠近安南军的时候,骑兵散开,火枪兵对着安南军开火。
等到安南军反击的时候,骑兵则射箭袭扰,给火枪兵填充弹药的时间。
一轮一轮火枪打完。
安南军死伤不重,但士气明显暴跌。
他们根本打不着明军,明明都是步兵,偏偏明军有骑兵护住,不给安南骑兵反击的机会。
而对着骑兵射箭,则有步兵张开木盾,为骑兵遮挡箭矢。
明军如车轮一般的战阵,一轮轮打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