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206章 明军雄起,截断秃巴思部!放大皇帝的疑心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章 明军雄起,截断秃巴思部!放大皇帝的疑心病!(2 / 3)

三人。

冯孝禀报:“皇爷,方总督送来七百多个已经阉割完毕的孩子,您认为应该安置在哪?”

“方瑛有心了。”

朱祁钰颔首道:“去内书堂吧,以前内书堂请翰林院翰林讲课,从今天开始,由有学识的太监讲课。”

“宫中是宫中之事,不许外朝插手。”

“明白吗?”

侍讲学士给太监授课,慢慢的就把太监带歪了,太监会成为文官在宫中的傀儡。

朱祁钰让这些不懂汉话的土司孩子学汉话,学知识。

就是杜绝这些人,被文官侵蚀,日后会成为他的羽翼。

“奴婢明白!”冯孝磕头。

“读懂多少大道理都是没用的,要学会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即可。”朱祁钰叮嘱。

朱祁钰刚打开奏章,又想起一件事:“欧信上书,想纳段思娥为妾。”

“皇爷的意思是?”冯孝小心问。

“段思娥是个将才,做欧信的妾有点委屈了,赐平妻吧,赐其特许随军打仗,先赐四品恭人,未来可按照战功封爵。”

冯孝讶然,没想到皇爷竟对段思娥如此垂爱。

也是,皇爷对妇人多有垂青,听说京中很多妇人,在家里为皇爷立长生牌,感激着皇爷呢。

“奴婢这就去传旨!”

朱祁钰颔首:“告诉欧信,朕希望他做韩世忠,段思娥是大明的梁红玉!”

冯孝看出来了,皇爷是故意太高欧信和段思娥的身价。

没人吹捧欧信,干脆他这个皇帝亲自下场吹捧。

而在山西,大同。

舒良怒拍案几:“该死的龚辉!竟和叛臣搞在一起,他要干什么?造反吗?”

他这个太监,其实是山西督抚。

他正在犁清山西。

俞山和俞纲,也得听命行事。

此刻,他正在大同,亲自募军。

郭登亲自陪同。

“厂公何事震怒?”许宁小声问。

许宁是许贵的儿子,永新伯许成的孙子,因为没有世券,所以没有袭爵。

“东厂的私事。”

舒良收敛怒容,想着晚上写请罪书,陈于陛下:

“说正事吧,皇爷下旨,令山西以征兵的方式,移民广西和河套,二位怎么看?”

他知道,皇爷看重许贵,所以对许宁另眼相看。

郭登不用说了,那是皇帝的心腹。

“厂公,标下以为此事并不容易。”许宁什么话都敢说。

“为何?”

许宁苦笑:“朝堂把山西治理得太好了,百姓虽然过不上什么富裕日子,起码不饿肚子,饿不着肚子,谁愿意做异乡鬼啊!”

这倒是,山西虽然不富,但肯定不穷。

因为山西人善于经商。

地下还蕴藏着海量的煤矿,百姓不缺吃不缺穿,自然不愿意离乡了。

他看向大同巡抚杨宁。

杨宁苦笑:“许游击说得对,山西百姓愿意经商,不愿意当兵。就算中枢征兵,怕是也徒劳无功。”

“那有什么办法?”舒良也没辙了。

中枢看到的只是数字,看不到民间真实情况。

“怕是只能强征了。”山西巡抚沈固苦笑道。

“强征绝对不行,万一皇爷追责下来,谁都吃不了兜着走!”舒良犯难了。

就在舒良犯难的时候。

范广却已经率军西进,先传信镇远关,和镇远关联络信息,又联络在甘肃镇的寇深。

从入甘肃开始,寇深看到的是一片荒凉啊。

想繁荣甘肃,没个百年,恐怕都难。

关键此地位于前线,就算重建起来,一场战火,就会沦为灰烬,所以重建不如不建。

寇深也头疼。

他给中枢上书,皇帝御笔批复,兴建甘肃,不计后果。

寇深知道,当初皇帝承诺他的,没有食言。

这时,寇深收到甘州卫信报,有一股规模庞大的骑兵,正在越境。

“看来前面的一万多骑兵,只是前锋。”

寇深看向河套的方向:“不知道原布政使收没收到本官的传信。”

他离京之前,带来了三将,陶瑾、杨杰和李端。

此三人皆是都督,参与过北京保卫战,均有战功。

尤其是陶瑾,有能将之称,本来在山西任职,被皇帝调来随他入甘肃。

“大人,这股骑兵会不会像帖木儿汗国的骑兵那样,来草原上投靠谁的呢?”

陶瑾身材高大,浓眉大眼,拱了拱手道:“标下愿意和这股骑兵接洽,询问清楚目的。”

“不可!”

寇深摇头:“甘肃镇兵卒不多,不能随意出征。”

陶瑾看了眼杨杰和李端,都感觉十分憋屈。

本以为来甘肃,是要一展身手的。

结果谁能想到,甘肃镇就两万来人,都是老弱,能打仗的三千不足,还要分守要塞。

寇深来到甘肃,就大刀阔斧改革。

裁撤老弱,重新征兵,操练战阵。

但现在手里也就一万多人。

经不起消耗。

还都是新军,上战场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