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用竹叶包好了,递给了两人。 剥开竹叶,萧诚咬了一口黄粑,果然另有一番风味,再尝尝那角角鱼,不由得大声称赞起来,各地小吃,各有风味,最是能体现一地风采的好东西。萧诚以前在黔南也呆过不短时间,但还真没有吃过这路边摊上的小吃。 两人也不走,就站在摊子边,一边吃着黄粑,一边看着那摊贩做生意。 生意还真是不错。 萧诚一个黄粑没有吃完,便看到老板已经卖了十余份出去。 一个黄粑两文钱,一份角角鱼三文钱,一般来说,五文钱便能解决一顿饭,这糯米吃了之后,经饿。 但更让萧诚开心的是,他看到来往的人,用得都是由联全钱庄发行的交子。 只有极少数的人使用的是铜钱,而且这些人,看起来应当都是外地来的。 而摊贩收铜钱的时候,明显有些不愿意。 萧诚却是知道这里头原因的。最开始的时候,为了促进交子的流通,但凡用交子去兑铜钱的,百文之下,是不收手续费的。 但现在交子在贵州路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铜钱反而没多少人用了,你收了铜钱,便要去钱庄里兑换成交子,但这个,钱庄却是要收手续费的。而且达到了一吊钱才给你兑换成交子,而兑一吊钱,又要收你二十文的手续费,对于这个小摊贩来说,这便等于是十个黄粑。 所以,但凡是用铜钱的,黄粑便要三文钱一个。 这样的搞法,现在在贵州路上司空见惯,算是变相涨价,不过对于官府来说,乐见其成。 交子流通得越多越快,官府赚得钱也就越多。 萧诚最喜欢做的事情的就是蹲在路边,看着繁华的街道,看着忙碌的百姓,看着那些不再瘦弱,不再脸露菜色的治下百姓。 但凡有时间出来溜达,这便是他必然要做的事情。 虽然这样的空闲时间实在很少。 这是一种成就感。 民生,从来都是一地官府的最基本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