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769章 取名字,刘国璋的干孙子,托幼所,集装箱推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9章 取名字,刘国璋的干孙子,托幼所,集装箱推广(3 / 4)

连十个鸡蛋都没攒够。

两者相比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秦淮茹有些后悔了。

陈雪茹这边有刘大娘和何雨水照顾,李红升也算是听话。

再说了,大院里的大娘和小媳妇儿也真帮忙。

谁家的孩子哭了,大娘们都会抱着哄哄。

要是肚子饿了,小媳妇儿们撩开衣服就是一通喂,就跟自家的孩子差不多。

在这艰难的岁月中,个体很难独立的生活下去。

人们选择了抱团取暖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如此亲近。

陈雪茹这边不需要额外照顾。

李爱国的假期也到了,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开着大火车奔驰在京城到津城之间。

忙碌了一整天,李爱国洗了澡之后,原本打算直接回家,却被妇联干事请到主任办公室内。

妇联主任张大姐给李爱国倒了茶水递过来:“爱国,听说你媳妇儿生了?”

“生了,是个儿子。”

李爱国有些纳闷儿,生孩子的事儿他之前已经汇报给段里面了,张大姐身为妇联主任没有必要专门找他谈话。

张大姐看出了李爱国的疑惑,开门见山道:“你想没想过把孩子送到托幼所?”

“托幼所?”李爱国敏锐的觉察出托幼跟育红班不同。

“是这样的,咱们机务段相应上级号召,新建了托幼所”

听完张大姐的解释,李爱国才算是明白这所谓的“托幼所”是怎么回事儿。

五五年的时候,第二次妇女儿童福利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妇女儿童福利工作应继续贯彻以生产为中心”。

正是在“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支配下,各地国营大厂兴建了托幼机构。

托幼机构运行宗旨是“服务生产,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前门机务段今年也建成了一座托幼所。

按照托幼所的规定小孩生下来56天就送到哺乳室,分大小班。

56天一个班,到三四个月又分班。

孩子多的,就要分两个班。

一直在托幼所里待到14到18个月,孩子能吃饭了就出去,送托儿所了。

“你是火车司机,雪茹同志是街道办干事,你们平日里都要工作,把孩子送到托幼所里,由保育员专门负责照顾,你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咱们这里距离正阳门街道办不远,雪茹同志可以趁着工作空挡,来到托幼所里喂孩子。

目前,咱们机务段里已经有一百多个职工把幼儿托付给了托幼所。

对了,周克和黄干事的孩子也在托幼所里面。

因为托幼所在前门机务段是新兴的事物,为了担心李爱国有顾虑,所以张大姐解释得非常详细。

李爱国还真没想到这年月竟然托幼机构,还是免费的。

不过如何照顾孩子,还应该跟陈雪茹商量一下,所以李爱国并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现在孩子还小,最少也要五十六天的孩子,才能入所。你们两口子好好商量下。”

张大姐站起身把李爱国送到门口,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她转身回到柜子前,取出一沓票券递了过来。

“这是咱们机务段给孩子的营养品,你等会去领了。”

营养品包括十斤黄豆,两斤红,两斤鸡蛋,还有一斤精白面。

看似不多,在这年月却非常难得了。

这又是托幼所,又是营养品的,李爱国只有一种感觉:这年月工厂单位还真是把孩子当成接班人培养了。

带着营养品回到家,李爱国把托幼所的事情告诉了陈雪茹。

“这是好事儿,就是孩子还太小了,我担心.”陈雪茹有些犹豫。

李爱国也能理解,并没有催促。

毕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孩子好像饿了,来,我给他喂点奶粉。”

陈雪茹因为胃口不好,奶水有点不足,好在李爱国提前准备了奶瓶和奶粉。

现在李家的生活水平非但没有因为生孩子而有所降低,反而提升了一大截。

李爱国也能光明正大的啃白面馒头了。

这阵子,李爱国一边行车,一边关注着集装箱的推广事宜。

铁道物料供应局的陈干事将报告提交上去后,立刻铁道部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抛开水运方面不说,单单从节省三分之一时间,四分之一费用来看,就值得大价钱推广集装箱。

滕部长组织了专家专门对铁道技术进行了审核,并且请李爱国和周齐工这支研发团队参加了审核会议。

专家提出要在铁道大规模使用集装箱,必须要有相应的集装箱标准,李爱国把集装箱标准拿了出来。

专家提出,还需要相关的运输标准,李爱国把运输标准摆在了他们面前。

专家还提出,还需要集装箱调度方面的技术,成立集装箱统一调度中心。

李爱国把周齐工和郑教授,张教授推到了他们跟前。

专家看看三人,最终在审核书上签上了名字。

随后,在铁道部的扩大会议上,铁道集装箱技术的推广方案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