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入,其中一名径直来到殿头,沉声喝道:“皇上驾到!”
群臣虽然没有见到赵煦的人影,却异乎寻常地整齐的跪拜下去,口中山呼万岁。要说这跪着虽然不舒服,但对于眼前这些站了好久的老臣们来说,却感觉比站着舒服多了。所以,一时间,大家的精神又重新回来了。
这时候,就听前面又是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然后就是一阵咳嗽声。接着,便听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道:“平身,!”
殿头官立即喝道:“皇上口谕:平身!”
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这才整整齐齐地站起身来。
殿头官立即又用他那尖细绵长的声音喝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东班的后面便有一个小官出列奏道:“臣太史局丞贾言启奏陛下,昔者曾经出现客星犯主之事,幸得陛下宅心仁厚,当机立断,及时大赦天下,此天灾之相如今已经烟消云散。臣要在此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是陛下仁心感动天地,致使天降异人为助的结果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个叫贾言的马屁拍得“啪啪”直响,群臣听了,个个鸡皮疙瘩都长满了全身,齐齐皱眉不已。倒是殿头龙座上的赵煦却高兴不已,一张苍白的脸上泛出一丝血色,有些急切地说道:“爱卿这般说,朕心甚慰。只是朕还想问一下,爱卿可看得出这异人是从何处而来,如今又身在何方?”
贾言道:“微臣昨夜夜观天象,见彗星被东南面的一处金光盖住,想来这异人必是出自江南或者岭南之地,而且如今已经微露锋芒,和那彗星已经有了初次交锋!”
赵煦闻言,微微一愣,口中轻轻地低吟一声:“莫非是那人?”他连忙温言嘉勉了一下贾言,令其退回本班。
这时候,章惇亲自出列道:“臣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启奏陛下:春闱将近,因前一段时间被他事所羁绊,这枝贡举的人选至今还没有定下来,此事还望陛下尽快圣裁,以免耽误今年的春闱。”
赵煦对此事显然并不在意,便问道:“章相可有人选推荐?”
章惇愕然,他根本没有想到赵煦就连主持科考的人选竟然还没有定好。要知道,科考是大宋朝取士的一个基本途径,几乎大宋所有的栋梁之材都来自科举。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科考极为慎重,主考官的人选都是圣心独裁,并不和包括宰相在内的所有群臣相议的。
也正因为如此,章惇被赵煦这么一反问,顿时就无言以对了。半晌,他才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国朝历次科考,知贡举人选都是在侍从官、中书舍人和知制诏中选拔的选定的,还请陛下圣裁!”
其实,他这话说了等于没说,知贡举的人选从那些大臣中产生,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根本就不需要章惇再来强调一遍。
赵煦却点点头,章惇一向是他最为倚重也最为信任的大臣,虽然有时候古板一些,(就像现在,推荐知贡举的人选不在宰相的职权范围之内,他就绝不揽权)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忠心耿耿的。
他的目光在东班的诸位侍从官身上扫过。最后,终于把目光定在两个人身上:中书舍人赵挺之和户部尚书蔡京。
这两个人选各有自己优缺点。
赵挺之这人文采不足,因为行事狠辣,在士林之中名声不怎么好。不过,他行事果决,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决断能力强。
蔡京此人性格温吞随和,特别是文采斐然,在书法上造诣非同一般,可谓开一代之先河。但这人因为过于喜欢察颜观色,做事魄力未免不足。但是赵煦对他却并不怎么喜欢,因为他弟弟蔡卞乃是当今尚书右丞,是当今副相,但是他兄弟二人同为当朝重臣,互相之间却并不友悌,听说兄弟二人之间矛盾不少。
只是章惇一向对蔡京颇为欣赏,屡向赵煦推荐,赵煦看在章惇的面上,对蔡京也算重用。
想了想,赵煦的私人感情还是战胜了理智,他选择了自己更为欣赏的赵挺之。于是,他说道;“那就命赵挺之——”
他话音未落,就听朝班中一个人喝道:“陛下且慢,臣右补阙罗有德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