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过,曹操这个枭雄毕竟不是当假的。表面上那是完全的不动声色。嘿嘿笑道:“吾坐拥司隶、兖州二地。政令得当。百姓安定。如今这军粮充沛,支用个三年五载。不在话下。”许攸看着曹操嘿嘿一笑,轻声说道:“恐未必。”许攸心说:司隶这地方是什么样的状况,谁不知道呀?你吹个什么牛啊。
曹操对许攸的质疑,那真是连一点的不好意思也没有。随口就说道:“一二载总是有的。”我考。你个小样的。我都点出来了。你还吹?许攸心里暗暗骂道。不过,许攸本来就是为了投曹操来的。问曹操这个问题,也不过是为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戏,可还得演下去。当下,许攸假作不悦状,拂袖而起,趋步欲行的说道:“余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其我所望哉!”
曹操连忙起身告罪,挽留道:“子远勿嗔,实话跟你说,我军之余粮,也只能支撑到明年秋收了。”许攸无奈的笑道:“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如是也。”曹操也嘿嘿笑道:“岂不闻‘兵不厌诈’!”然后,曹操非常诚恳地压低声音说道:“实不相瞒。我军中之粮。也只能支撑半载了。”许攸同样看了一眼曹操,低声说道:“休要瞒我。你军中兵粮将尽。最多也不过能支撑个一两个月而已。”
曹操大惊失色,急忙问道:“子远如何得知?”曹操一边说着,一边盘算着这消息是如何走漏的。这就准备要杀人灭口。许攸嘿嘿笑道:“知此事,又有何难?司隶地带,旷地千里,百里无人烟。洛阳的众公卿,皆须幽州、冀州的粮草相救济。本初接掌冀州之后,不仅冀州不在供给洛阳,就连幽州的供给道路都被掐断了,洛阳、司隶又如何能有余粮?而你那兖州,也是初得不久,就算是你得政令得当,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可你又秋收几回?你又哪里存得了许多余粮?而你却快速扩军,你那余粮又焉何可以久撑?且如今与你比邻者,皆为军粮烦恼,自顾尚且无暇,又焉何能有余粮借你?他们不知你军粮短缺尚且罢了。若是知你陷此困境,恐孟德休矣。如此,孟德军粮多少,岂不是历历在目?”
曹操一听这话,冷汗都下来了。好家伙!连许攸都能推算出自己军粮的储备情况,这天下的能人异士甚多。那自己不是悬了吗?不过,唯一令曹操稍微安点心的。这个消息不是自己人泄漏的。而且这许攸既然这样说了,肯定是有什么好主意要来帮自己解决困难,要不,这许攸也不可能这样来揭自己的伤疤。想到这里,曹操恭恭敬敬的给许攸深施一礼,抓住许攸的手说:“子远既念旧交而来。定有良策以教我。”
许攸一看差不离了。低声对曹操说道:“曹公可知冀州已易主矣?”曹操脑袋嗡了一下。什么?冀州又易主了?那袁绍灭了刘虞之后,号称兵马五十万,这才多长的功夫?这就易主了?这又是何人有如此的本领?虽说曹操看到许攸带着人来投自己,就知道袁绍那里出问题了,可曹操还真就没算到袁绍已经完蛋了。这也是刘彬封锁冀州消息的成功之处。也就是许攸这么多的人手,并且目的明确的精锐部队,这才能通过刘彬的封锁,跑到曹操这里来。
曹操当即向许攸问道:“子远,这是何故?”许攸长叹一声,对着曹操说道:“袁本初接掌冀州之后,惧怕当朝的晋王殿下刘彬为刘宗正大人翻案,故而联络董卓,欲共同出击幽州。以除心腹之患。奈何事机不密,走漏了风声,被晋王殿下从辽东提早赶回来,抢先出手攻击。而袁本初又用人不当,不听从我的良策:尾随董卓的进攻步伐,稳扎稳打。反而使冒然出击,结果被晋王殿下分而击之的灭了。”
曹操听得也是一阵后怕,这晋王刘彬也太厉害,。袁绍五十万的大军,说灭就给灭了。而且还一点的风声都没有。联想到自己也不过就是五十万的兵马,曹操也不禁有了一丝兔死狐悲的感觉。
而这时,许攸已经从刚才的惆怅当中缓解了过来,笑着对曹操说道:“曹公,虽说本初不听良言的兵败了,可这却是曹公您的大好机会呀。如今冀州易主,由于时日尚短,民心必不稳定。而那晋王刘彬说不定还要应付那随之而来的董卓之百万大军,这冀州驻守的军队,必然空虚。只要您尽起大军攻之。不出月余,冀州唾手可得。那冀州,被刘宗正大人经营多年,那可真说得上是人丁众多,钱粮广多。曹公如有冀州在手,你那军粮问题,还不是随之就解决了。而那晋王刘彬在与董卓争胜之后,即使是晋王刘彬大获全胜了,可晋王刘彬那边也必然会因此而损伤不轻。伤敌一千,子损八百。古之明鉴啊。故此,晋王也断然不会轻易的和您再起兵戈。如此一来,既限制了晋王的发展,又扩充您的实力。两三年后,此消彼长,这天下,还不是尽在您的掌控之中了吗?”
曹操被许攸说得勃然心动。曹操可不是一个甘愿久居人下之辈。可是,照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董卓和刘彬的实力都要远在曹操之上。董卓还好说,西凉乃是一个贫瘠之地,董卓又残暴不仁。董卓就算是再穷凶极恶的压榨百姓,抢劫四方,那也有一个极限。董卓的灭亡,那也是早晚的事。
可是刘彬则不然了。幽州、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