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3 / 7)

, 心率的变化则可以准确地提供你当前的位实际状怪挂标 。“

“ 它会告诉我 , 你是不是真的已经开始疲倦 、 当前的训练强度对你来说是不是已经过量 , 你的心率水平会对你当前受到的压力水平 、 强度水平还有你自身对于这些阡整体适应性给出准确的反馈 。“

说到这里 , 裴定山道 :“ 关于心率训练这部分内容 , 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 , 我会作为综合讲述部分继续和你说明 ,“

对比国家队同样这冬训的其他选手 , 就能明显看得出裴定山 、 苏屿两人之间的教学方面的区别 。

毕竟场上的其他教练做的更多的事情就是直接告诉选手一一这预备姿势时 , 你的主动发力膈和摆动腹在起跑器上分别要弯曲成多少度的角度 , 而不是告诉运动员 ,

你的前后肽为什么要在起跑器上弯曲成这样的角度 。

不能说这种执教方式就是绝对错误的 , 毕竟当运动员产生疑问时 , 教练同样也会不韵于解答 , 但是苏屿同样也更加清楚地知道 , 裴定山这样的训练风格会更适合他

、ˇ 当他知道并理解自己的训练组成逻辑时 , 他能够更加有意识地依照正确地方向发展训练 , 甚至有的时候他的训练思路也会和裴定山逐渐达成一致 。

就比如现在一一

苏屿看着裴定山给予他的训练方栗 , 思考了一下 , 问 :“ 所以现阶段我的训练重点是提升全面运动素质和身体条件 , 然后准备面对下一个小周期增加的训练负荷 7“

同样来说 , 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选手 , 训练的重点还在于发展技术 , 但是他的情况与许多同年龄选手甚至是比他更年长一些的选手情况都有所不同 。

对于同年龄选手来说难以掌握的技术技巧他掌握得非常迅速 , 甚至对于一些成年选手来说都很难把提的全程体能分配以及速度分配 , 他都能做出较为完美的分配 。

用裴定山的话来说一一你的全程跑水平暂时够用了 , 但是你的身体素质限制了你更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 ˇ 所以正如苏屹所猜想的一样 , 在冬训新的小周期训练开始 , 裴定山为他准备的湾鬓全面提升身体素的训练方案以期他可以在冬训周期内可以得到较好的身体条件伟 o

在冬训正经开始之前 , 就连国家队的这些教练们都没有想过 , 裴定山和苏屿俩人之间的教与学居然是这种风格 。

在教练组办公室里私下聊天的时候 , 郑胜健尔也会感慨 :“ 这师徒两个真是绝孔 , 就定山他的那些理论内容 , 有时候我房起来也会卡壳儿一下 , 但是苏屿这小孩儿听起来就当真是没什么障碍的模样 。“

因为出于 「 苏屿究竟有没有真的听懂 「 这个疑问 , 郑胜还挑了点问题试探了苏屿两旬 , 结果苏屿给出的思路和凸复完全正确 , 甚至于对郑胜来说都有点启发的味道 。

“ 这个小孩儿 , 不得了啊 。“

当然 , 理论部分的优秀归优秀 。

重点是 , 从冬训开始之后的这段时间 , 田径队短跑组这里的教练们那是真的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天才的不讲道理法儿 。

就说速度训练这方面 。

许多人不知道 , 从观众角度来说 , 百米运动员就是百米运动员 ,200 米 、40

米也都是单独的项目 , 但实际上在训练的时候 , 教练们不会只抓着你跑 100 米或是 20

米 、400 米的 。

因为这种单纯固定式的训练会养成身体肌肉的惕性 , 长此以往的训练不仅会导致训练进度变慢 , 甚至还有可能完全无法得到提升 。

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 , 百米的选手从 30 米的起跑训练 、60 米的加速训练 、 到 10

0 米全程以及 200 米跑 、400 米跑训练都会涉及 。

通过不同的跑动节奏对运动员身体形成刺激 , 也更加详细地将不同阶段的身体表现分解给运动员 , 让他们了解怎样的节奏 、 表现才是最好的 。

通常来说 , 这种日常训练 , 教练肯定不会要求选手用 100% 的状态去跑 , 日常会维持在 80-90% 的状态往返 。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苏屹这 200 米的速度训练里 , 速度肉眼可见地一天比一天快 , 之前在苏屿 200 米首测时看起来或许还有些生涩的节奏 , 现在已经不见了 。

这真的就是用日常的速度训练完善 200 米的速度分配能力呗 ?

郑胜在看到苏屿的这个表现时 , 就已经忍不住暗搓搓地想要找裴定山再给苏屿测速一次了 , 结果没等他开口 , 边上 400 米组的刘钦龙先一步把他拉到了角落里 , 问他 : “ 老郑 , 这个苏屿 , 你觉得他有没有跑 400 的可能 ?“

郑胜 : “7 “

郑胜这会儿眼睛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