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也是因为没有触及到她自己的利益,而现在要帮娘家的话,她自己就自身难保了,丁秀兰自然不会再昏了脑袋帮娘家。 既然不能过继娘家侄子,也不可能到外边领养,以后的养老就真指着丈夫的侄子了,丁秀兰想清楚这些,自然就愿意也跟丈夫一样,对乔和平这个侄子好了,现在不对他好,以后等老了他怎么会孝顺? 所以丁秀兰从想清楚这些开始,就对乔和平这个侄子也开始掏心掏肺了,隔三差五嘘寒问暖,也开始真的跟丈夫一样,把这个侄子当成亲儿子看了。 到现在已经认亲快一年了,因为知道乔和平这个侄子就是以后养老 的指望,丁秀兰对侄子还有侄媳妇包括乔嘉嘉这个侄孙女都很是亲近,人心也是肉长的,相处久了,对丈夫的侄子他们一家也是真的喜欢的,尤其是她没有孩子,看着乔嘉嘉这个侄孙女,更是尤其喜欢,当亲孙女一样看的。 这会儿在知道侄子乔和平的闺女要下乡学农之后,立马带着粮票和糕点票跑到副食品商店买了不少东西带过来。 乔秋生看着弟弟林建刚带着这么多东西过来也没有拒绝,直接就收下了。相处一年了,两家也熟悉了,也是有来有往的,并不只是一味的占便宜,让弟弟对他们付出。 乔嘉嘉也乖乖说道:“谢谢叔公叔母带的东西。” “??” “你家的信!”就在两家人说话的时候,外边街道办事员帮忙送了封信过来。 邮局那边的信并不会送到家门口,一般会送到街道办那边,本来也是要自己天天过去蹲守,看看有没有自己家的信,不过因为乔竹芳以前在街道办那边工作过几年的缘故,跟那边的办事员也有点关系,平常也偶尔会送点东西,所以人家今天一看有乔家的信,就顺路给送过来了。 乔竹芳出去把信接了过来,看了一眼,对孙女说道:“以南给你送的信。” 乔嘉嘉把信接过来,拿到屋里拆开看了。 信里也没说别的,就是解释了一下暑假的时候为什么没来的原因,然后说今年寒假一定会过来的。 事实上不仅今年暑假沈以南没有过来,去年也没有来。 这两年暑假他和家里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堂兄弟,都被他人扔到部队里去了。 部队里也是有许多随军家属的,他们也有孩子,大部分的孩子以后肯定也是都要接父母的班,也要从军,再加上就跟着父母生活在部队里,现成的资源,所以还专门弄了一个童子军训练营,里面都是军人家庭的孩子。 这两年因为大运动,到处都在闹革命,沈家老爷子对此并不赞成,但是因为形势的缘故,也不可能公开反对,他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家的小辈不要掺和到闹革命中,干脆就让两个儿子把那些孩子全部扔到部队里去,不管以后到底从不从军,多训练训练总是好的。 沈以南他停课的时候原本是要升高一的,因为停课自然是只能呆在家里,老爷子一发话,他就跟堂兄弟都到部队里去训练了,别说暑假了,就连平时也都在部队,一直到去年复课才终于又回学校,不过暑假又被送进去了。 对此大伯二伯还有父亲都很赞成,所以就算他们堂兄弟几个不愿意也没办法。 不过看着今年复课形势好了,学校也开始上了正轨,再加上沈以南他爸沈兴国留在了钢铁厂这边,现在也不能过春节,过年原本的假期也没了,他爸肯定是不能回首都这边来看他了,就只能他去省城这边了,也因为这样老爷子才终于发话说寒假不用再过去了,让沈以南来省城这边陪陪他爸。 沈兴国是61年年底来这边的,到现在也有 七年了,按理说他本来66年的时候就能回去了,已经在这边当了五年的钢铁厂厂长,之前过来这边当厂长也是为了避开那边的争斗,后来是他们家取得了胜利,把敌对的那家摁下去,只不过老爷子刚跟沈兴国商量完调回首都的事情后,就又出现了大运动这件事情。 沈兴国来到钢铁厂这边五年,好不容易才把钢铁厂管理成现在这个模样,他是肯定不愿意在大运动的当口离开的,他能把钢铁厂管的铁桶一块上下一心,一来是因为他的手段强硬,二来也是因为他的家世,要是在新调来一个厂长,谁也不知道在形势越来越乱的情况下,钢铁厂这边工人们的生活能不能保持平静,沈兴国是绝对不愿意钢铁厂这边也像外边一样发生动乱的。 再加上他对官场是真的不感兴趣,尤其是首都那边的形势比起省城这边恶劣不知道多少倍,他就更不想回去掺和了,最后跟老爷子商量继续在这边钢铁厂当厂长,后面什么时候回首都就看形势什么时候好转,现在他是肯定要留在省城这边管理好钢铁厂的。 老爷子对儿子的选择一向都很支持,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纵容沈兴国离开官场,来到钢铁厂当厂长,当初连让他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