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袁绍此时也要为自己给乔琰和刘虞“牵线搭桥”而后悔不迭了。 虽然这两个人同为汉灵帝的托孤之臣,但在刘虞并未前往凉州之前,这两人之间的交情少得可怜,充其量也就是彼此知道个名字而已。 袁术想到这里,又忍不住想要嘲笑了一番袁绍。 在眼下的局面里,他这四邻强敌环伺,能不能站稳脚跟实在是个未知数,也就只能从袁绍吃瘪这件事上找到一点优越感。 他正想到这里,听到被他咨询的袁涣回答道:“我们是要尊刘幽州为天子,但不是用往长安方向写信来表明态度的方式,而是写信往幽州方向。” 见袁术脸上露出了几分茫然之色,袁涣解释道:“您若直接送信往长安,这封信必然先到乔并州的手中,届时您到底是在承认刘幽州继承大统的可行,还是在向乔并州俯首称臣,求索援手,实难做出个评判。” “乔并州手握凉并,执掌三辅,一旦东进至于洛阳,汝颍之地必然成为附庸。先去信与她,也便失去了主动权。” 袁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种窝囊事他不能干。 袁涣继续说道:“但若将信送往幽州,情形便大不相同。” “无论刘幽州是否有这个进位天子的想法,他既身负昔年先帝托孤之任,纵然有天子行踪未定、局势危急之故,他若贸然上位也为僭越,故而需要多有几方的应援才好。” “这一来是表示,我等与乔并州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二来也是为促成刘幽州做出决断,做出了一份贡献。比写信到长安明智得多。” 袁术听得眼睛发亮,拊掌而赞:“曜卿此言甚是。” 这是另一条从龙之功的路子! 他汝南袁氏的脸面在袁绍这里丢了个干净,自然要在他这里找回来。 乔琰选定了刘虞这个仁政德行之名在外的,他随之附和,也未尝不是在蹭一点光。 一旦此事得成,即便他的豫州牧名头是来源于李傕这个反贼,也并不影响他随着刘虞入主长安而成为正统。 然而他刚觉得有几分飘飘然,又听到袁涣以格外冷静的语气把他一句话打了回来:“另外,此次送信还是走并州方向为好,若是再被袁青州给截获下来,就于事无补了。” “……”袁术脸上的笑容卡壳在了当场。 上次他写给公孙瓒的那封信,被袁绍给截获,造成了袁绍一怒之下派遣刘备进攻豫州,这次他确实是不能再犯这种问题。 对于袁涣这种一边给出中肯的建议一边揭短的举动,本着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本为一家的情况,袁术也实在不好说什么。 他顶多就是在阎象等人的协助下写完了这封劝进的书信后,等到臣属退下,和袁涣提醒道:“下次这种话小声提醒我就好。” 袁涣口中称是,至于具体执行上是个什么情况,那就实在不好说了。 无独有偶,此时的扬州, 周瑜也给孙策提出了这个建议。 为了名正言顺地掌控扬州, 光是一个会稽太守的身份绝不够。 他们此时已在收尾对严白虎的围剿。 退往曲阿的严白虎除非选择跳入长江, 否则他只有被孙策围死一个下场。 但拿下了严白虎,并不代表他们完成了对吴郡的镇压。 自许贡、王晟等人死后,吴郡流窜的反对势力依然不在少数,江南多山陵的环境更是让他们成为了内部暂时难以祓除的毒虫。 所以孙策需要一个扬州牧的名号,以便行大刀阔斧清剿之举。 但无论是资历还是年龄,孙策要得到这个位置都并不容易。 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在这个改换天子的时候做出一份恰到好处的表态。 不过他和袁术的情况还有些区别。 比如说,在周瑜的建议里,孙策应当送出两封信。 一封信送往长安,恭贺乔琰的进军顺遂。 周瑜说道:“对伯符来说,乔并州于你有举荐提携之恩,相当于是举主与故吏的关系,这封信中可以没有贺礼,但该有的礼数务必到位。” 说起来,周瑜对乔琰的讨伐董卓之举还是颇有好感的。 毕竟若非董卓在洛阳的横行无忌,他那只是前去洛阳探望父亲的堂兄也不会死于非命。乔琰还得算是替他堂兄报了仇。 不过他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站在孙策的立场分析的。 至于另一封信,则同样是送往幽州的劝进之书。 身在幽州的刘虞此时正在乔琰派出的部将协助下,先夺回幽州的掌控权,却在与公孙瓒对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