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放在此地执行的。 只因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对乔琰来说最不可能出现消息外泄的地方。 此地收容之人,不是她从投诚的黑山贼里专门遴选出来的,便是在彼时中原的蝗灾之中被褚燕在售卖薯蓣的时候带回来的。 即便是乐平书院中就读的学生,也已随着招生范围的扩大,而与山中那处坞堡基地隔绝了开来。 将信鸽养在此地显然最合适。 而后,她将豢养手册中与牛羊猪马,甚至是猎犬的部分都专门摘录了出来,分别交给了在武威郡和金城郡负责屯田的两人。 赵云和程昱的性格,注定了他们在收到乔琰的这一道指令后绝不会对此提出质疑,只会快速地擢选出专人,将这件事情给贯彻落实下去。 尤其是赵云。 他当年评判乔琰的标准,便是看她做了什么,而不是看她说了什么。 他会从请求乔琰协助擒贼,到最后诚心追随,也是因为乔琰这位乐平侯确实做到了让乐平之地的民众安居。 那么眼见她如今更是将这种使民有所依的情况从并州扩展到了凉州,赵云越发不会质疑于乔琰做出的决定。 他只是随即谈起了武威郡中卢水羌按照计划打散,和汉民屯户杂居在一处的情况。 乔琰斟酌了一番说道:“此番实行新的饲养方式,先从汉民中开始吧,如能奏效,也是个与羌民之间交谈的要紧内容,正可促成羌人学汉话之事。” 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只是多学一门外语算什么难事呢? ------ 这一桩提升己方实力的举措从选种开始落实的时候,已经到了光熹二年的十一月。 早在上个月,乔琰让陆苑告知于孙策的表奏敕封之事,就已经完成了。 上表奏请册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和会稽太守之事,奏书送交的对象自然是身在长安的刘协,而不是身在邺城的刘辩。 但就像乔琰以毕岚为都水使者,以姚嫦为护羌校尉这些事情并不需要得到董卓的同意一样,表孙策为会稽太守同样不需要。 比起告知于刘协,希望得到他的准允,这好像更像是一条利用自己的声望,广而告之于天下的通传。 得到这个通传,董卓气得又拍了一次桌子。 九月里,因为孙坚之死,他还得意得多喝了两杯。 孙坚杀他胞弟,杀他爱将,甚至险些因为恰到好处杀入洛阳的时间,让他彼时没能成功撤离,导致了这家伙在他这里的印象,就威胁性上来说仅次于乔琰和皇甫嵩。 如今凉州并州方面乔琰稳占上风,他根本没法给对方制造什么麻烦,顶多就是防备对方的来袭,令他纵然身处长安,也难有长安之念。 好在荆 州这头算计得手、孙坚身殒, ?()?, 按照贾诩所说,让张济在完成了这次合作后立刻回返关中,非但不是他们的损失,而是他们的机会所在。 有次一遭,足以荆州刘表确信,他们确实是个可联手的合作对象。 那么倘若董卓还想从长安入主荆州的话,就有了让刘表不加以防备的可能了。 可惜十月底抵达长安的这条消息,让董卓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我们不能放任她再这样下去。”董卓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殿内反复踱步。 都水使者和护羌校尉这样的位置,还可以说成是凉州内部的任命,也并不是什么要害职位。 乔琰按这种方式安排了也就罢了。 可若是连讨逆将军和会稽太守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奏表,她跟另一个皇帝有什么区别? 在她公告天下的文书中说道,被她所尊奉的天子不慎落入了逆贼的手中,闭目塞听,若能发表意见的话必然会同意她的奏表。 听起来很合理…… 才怪! 要董卓看来,她今日安排的只是会稽太守,明日只怕就是扬州牧。 哪怕在理智上知道,乔琰聪明得可怕,不会做出这种过度消耗声望的事情,董卓也不免扪心自问,他到底是为什么非要握着这个天子! 这好像只是成全了他的对手而已。 他忽然站定了脚步,又朝着贾诩的方向走了过来。 “先生,乔琰那混账如今兵权在握,虎视眈眈,又以我扶持天子摄政师出无名为由,行此等奏表官职之举,您说我当如何?” 还不等贾诩开口,董卓已咬牙愤愤说道:“她说我是师出无名,汉贼当道……那我若是名正言顺了是不是就行了?” 若是自立为相国辅政,还不足以作为“正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