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秦万万年> 129九鼎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9九鼎之争(3 / 4)

态,又问从前线回来的老将军王翦道:“王老将军,九洲之地,王氏父子攻下一半,老将军认为当取何策治国?”

王翦此时,须发皆白,面色红润,高声答道:“王上,我王家父子带兵打仗,还算精通,这治国之策老臣听了都头昏脑胀不知所云。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智也。臣确是不知也。”

王翦的意思是自己不懂,别来问我。但是秦王却没有打算放过他,用严肃的口气追问道:“老将军,寡人问你,分封制和郡县制,你认为哪个更能长制久安?”

王翦知道,自己不表态是混不过去了,便答道:“当年周室有难,周幽王召天下诸侯勤王,无论功臣封国还是姬姓封国皆未派兵来救。若非秦襄公死战杀退西戎,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周早亡矣。臣父子虽有功,不求封国,但求良田美宅,愿世居咸阳。若天下有变,王氏子孙愿意身先士卒以报王恩。”

老将军王翦的话,份量十足。虽然没有明说,却是态度坚决反对分封。本来主张分封派占尽上风,老将军一席话,使两边变得平衡起来。

秦王又问蒙恬道:“蒙将军,你一战灭匈奴四十余万,拓地数千里。凭此功,封个侯国绰绰有余。你意下如何?”

“王上,得封国,臣梦寐以求也。然臣难保臣之后有不肖子孙,或失国身亡,或自不量力不听王诏而被诛。故,臣不愿封国。只愿臣之后,有功则贵,无功则富,可也!”蒙恬答道。

蒙恬的话,进一步拉平了两派的差距。

秦王又问黑山道:“黑山将军,你军功卓著还是寡人的驸马,分封定有你的份。你也来说说!”

此时,所有的大臣都看着黑山,大部分人都认为黑山和他的老师孟夫子一样,起码是一个半分封派。

黑山向秦王施礼,铿锵有力地答道:“王上,当我当上帅长时,我就想方设法立功当百夫长、千夫长、万骑将直至上将军,这时,大家都夸我努力向上。同样,如果我当上了小国国君,刚刚开始也许会满足,日子久了,就会想当上大国国君,我相信这个是人之常情,大家都会这样想,所以分封,天下不久就会大乱。这就是商君书说的‘人之初,性本恶’。因此,分封制不但不可行,朝庭派到各郡的守、尉、丞也需要五至十年一轮换,防止他们有根基作乱!只有这样,国家才不会分裂,才能长治久安。”

黑山话,出乎所有人意外!大殿之内,立刻炸开锅,王绾分封派纷纷指责黑山狼子野心,欺师灭祖等。李斯郡县派则夸黑山刚直不阿,敢做敢当。

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时,秦王轻咳一声,大殿立刻安静下来。秦王郑重地宣布道:“寡人宣布,永久废除分封,全天下一律以郡县治之。再言分封者以乱法抗命交廷尉府治罪!”

散朝后,黑山拜见老师,正想道歉,孟夫子却抢先说道:“你不用为朝中之事过意不去,为师不是迂腐之人。学生有比老师更深远的见解是老师的荣幸!”

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总算以李斯为首的法家胜了以王绾为首的儒家。李斯的威望与日俱争,不久传出丞相向秦王告老还乡的传闻,李斯即将代替丞相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子一天天过去,整个大秦帝国都在为十月初一“开国大典”忙碌,而黑山依旧是最轻闲的人。这天他饭后无聊,又到珠宝古玩街闲逛。由于他最近出手十分大方,收购了许多珠宝玉器、古董名剑,十分受商家们欢迎。今天店家们却一反常态在一起议论纷纷:

“知道吗?秦王要将天下至宝九鼎熔了!”

“是十几年前吕相邦从洛阳运回来的九鼎吗?”

“这九鼎不是被周显王沉于泗水吗?我们大秦何来九鼎?”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我打听明白了。这夏朝初,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收九州之兵铸成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历经夏、商、周,九鼎都成为国家至宝。周王室衰弱后,楚平王我秦武王都曾到洛阳周天子王城“问鼎”。周天子害怕诸侯们惦记这国之重器,给周王城带来灭鼎之灾,便命人偷偷藏了起来,对对称将鼎沉于泗水。

“十几年前,吕相邦灭了周朝,问出九鼎的下落,由于当时山东各国都嚷嚷着要合纵攻秦,为周天子报仇。吕不韦只好对外声称找不到九鼎,等到修好咸阳到洛阳的驰道,才让商队偷偷运回咸阳藏了起来。

“现在大秦灭了六国,一统天下。秦马上代周成了天下共主,丞相王绾就建议取出九鼎,陈列于咸阳宫门,以示秦代周乃正统。而钦天监李未戌却及力反对。说夏商周天下只有九州,而大秦版图已经远远超过九州,最少可以分成十二州,九鼎已经不适合做大秦的镇国重器。建议秦王收天下之兵,和九鼎一起熔了,铸成更加高大的十二金人做镇国重器。这不,听说已经任鄣邯将军为少府,准备熔九鼎铸金人呢!”

黑山听了,着实吓了一跳,历史上对九鼎的记载止于秦朝,难道九鼎真的毁于秦朝?若是真的如此,这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