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战斗,单论斩首而言,孙坚是不如吕布多的。孙坚部斩杀了吕布麾下数百骑兵,吕布麾下骑兵击杀了孙坚手下超过两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若是战略态势而言,孙坚与吕布两人,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孙坚固然是斩首毕竟少,但是吕布麾下骑兵虽然精锐,但是人数本来就远远少于孙坚的人马。而且孙坚的目的是攻破太谷关,而吕布的目的是要击退孙坚,守卫太谷关,两人都没有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所以说是平分秋色。
等到孙坚归营之后,对左右众人道:“人言吕布号称‘飞将’,有虓虎之勇,今日一战,果然是勇冠三军,名不虚传。”
程普道:“将军之勇,不让吕奉先专美于前。”又是话锋一转,说道:“我军今日厮杀良久,士卒疲敝,需防备吕奉先趁夜偷营劫寨。”
孙坚闻言,便令今日出战的人马归营休息,令未出战的士卒严加防备。又对程普道:“程公,你今天也是苦战良久,也略受轻伤,还是早点休息吧。”
程普道:“多谢将军关心,区区小伤,不足挂齿。今夜我要亲自带兵警戒,若是吕奉先敢来,便要给他一个教训,以报今日之耻。”
孙坚道:“吕布竟然如此的骁勇善战,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今日勉强算是和他战个平手。吕布所部并州骑兵号称天下精锐,不过毕竟人数太少,今天也是伤亡不小,他先是疾驰来援太谷,未经休整,又与我大战一场,想来此时定然也兵马疲敝,若是他敢来劫营,今夜便是吕布丧命之时也。”
吕布归营之后,根本没有出兵偷袭孙坚的想法。
孙坚分析的很对,吕布一路疾驰,来到太谷关之后,也没有到足够的时间休整,然后和孙坚、程普二人打了一仗,这一仗打的吕布损失不小,孙坚虽然伤亡的更多,但是孙坚的兵多,消耗的起。
而吕布的部曲,都是他的并州老乡,死一个就少一个人,根本没地方去补充,这些人马,可都是吕布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可不能轻易消耗掉了。
要是这些并州兵都死光了,吕布可就真的只能给董卓做一个人护卫头子了。
吕布麾下部曲,回到营地之中,乱哄哄的各自归营,吕布见麾下人马折损不少,心情恶劣,也不多做约束,只是安慰了高顺几句。高顺身中数箭,虽然仗着甲厚,伤势并不如何严重,但毕竟也是受了伤。不过高顺丝毫不以为意,只是道:“将军,如今营地纷乱,若是敌军来袭,只怕不妙。”
吕布道:“卿过虑了,我军如今在太谷关之后,孙坚插翅也难到此,不必但心。”
高顺闻言,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也不再多说。
吕布等人卸甲休息,又过了半个时辰,忽然外面一阵沸腾,却是胡轸率领麾下五千人马到了。
吕布接到了消息,便率了麾下将领,出来迎接,再怎么说,这次出兵的主将也是胡轸,吕布虽然桀骜不驯,但也不能真的就无视军中的上下尊卑。
胡轸身为凉州大人,在董卓的西凉军中威望素著,董卓自入洛阳以来,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大肆封赏手下将领,不过是中郎将、校尉而已。只有胡轸做了东郡太守,虽然只是遥领,并没有实际上任,但也凸显出胡轸,在西凉军中的特殊地位。
而吕布更是了不得,董卓既是喜欢吕布的勇武,要与吕布“誓为父子”,又要拉拢并州军,竟然封吕布为都亭侯。
董卓对吕布这样的厚待,让胡轸心中十分的不满。
此刻见了吕布麾下人马,十分的散漫,回头望去,自己麾下军容整齐,旌旗不乱,虽然是走夜路赶来,但是也是戒备森严,又回国头来,看了看的吕布手下的军容,忍不住冷哼一声,说道:“我军军容不整,阵营凌乱,看来此次作战,我非要要斩一个青绶,这样才能让军纪严明,队伍严整了。”
吕布闻言,心中大怒。
“青绶”,是二千石或者两千石以上的高官才能佩带之绶,遍数胡轸现下的军中,够资格佩戴“青绶”的只有胡轸、吕布二人而已,胡轸说要斩“一个青绶”以明军律,如果胡轸不是想自杀,自己斩了自己的话,那么这斩一“青绶”是要斩谁?吕布如何能不怒。
吕布虽然大怒,最后还是勉强忍耐下来,上前对胡轸拱手道:“大都护,布今日早到,以寡击众,与孙坚鏖战半日,虽然略有斩获,不过最后还是不分胜负。如今大都护前来,孙坚闻之恐惧,大惊之下,已经连夜撤退了,大都护何不出兵追击,则孙坚可擒也。布虽不才,愿为前部破贼。”
董卓调动了胡轸和吕布两人,共同出兵来驰援太谷关,一军临敌,不可没有主将,董卓任命胡轸为大都护,以吕布为骑督,乃是以胡轸为主,吕布为辅。因此,吕布称胡轸为“大都护”,也是表示自己,位在胡轸之下的意思。
胡轸听了吕布的话,心中一动,他一上来就大发雷霆,要斩一“青绶”,既是他看吕布不顺眼,也是因为胡轸作为此战的主将,比吕布来得晚,吕布厮杀立功,胡轸却寸功未立。听的吕布之言,胡轸急于立功,急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