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一两个中兴之主,三兴汉室,也未可知。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刘备抬起头望向天空,我不能为一己之私,而让天下陷入四百年的战乱之中,让汉民族面临断绝的危险。
于是,刘备对袁绍说道:“本初公,诛杀宦竖,就在此时,公为何还不动手。”
袁绍闻言,叹道:“大将军不许,为之奈何。”
刘备便道:“如今天下皆知,本初公谋诛宦竖,若不成行,本初公,宁不惧乎?”
这句话说到袁绍心里头去了,如果宦官们不死,将来缓过劲来,第一个死的就是他袁绍。
不过袁绍这人气度非常,脸色丝毫不变,只是问道:“君侯,可有良策?”语气甚至有些漫不经心的感觉。
刘备此时图穷匕见,对袁绍说道:“本初公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我诈称大将军有命诛杀宦官。”刘备接着劝说袁绍:“大将军之所以不杀宦官,无非是当初受过宦官的恩德。不愿意背负一个忘恩负义之名。你我如今私下里诛杀宦官。则大将军不用背忘恩负义之讥。而又能为天下除此大害。何乐而不为。”
这个命令只能是袁绍下,因为,他有当机决断之权。更因为,他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袁绍。
袁家的历史,要从袁绍爷爷的爷爷袁安说起。
袁安在汉章帝时为司徒,明章之治也算有他一份功劳。儿子袁敞是司空;孙子袁汤是太尉,袁汤的三儿子袁逢是司空,四儿子袁隗是太尉。连续四代人共有五人,做到“三公”的位子,所以叫做“四世三公”,而不是四代人只出了三个公。“三公”在东汉末年是指太尉、司徒、司空,是非常显赫的大官,仅仅在大将军之下。
除了弘农杨氏,天下无人可比。
袁汤还有个大儿子袁成,因为去世的比较早,没有子嗣。而袁逢一脉香火比较旺盛,既有大老婆生的袁术,也有小老婆生的袁绍。大老婆生的称为嫡子,小老婆生的称为庶子。袁逢便将庶子袁绍过继给大哥袁成继承香火,免得大哥绝后。
传到袁绍这一辈人,汝南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瞒着何进诛杀宦官的这个命令,如果是袁绍下的,那肯定是天下赞誉。如果刘备来下,只怕最后会被当做替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