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睡个好觉。” 王昭之回到小书舍,武次第上前道:“小少爷,东西齐了,你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满意。” 王昭之取过一根龙凤檀,敲了一下,对三人道:“好坏不打紧,有料即可。辛苦三位了,早去歇息吧!” “举手之劳,何言劳苦?我们就先下去了。” “好!” 三人一走,王昭之关上房门,就对这些锡、铜、铁、钢、黑线、檀木等一一熟练的捣鼓起来。 是夜一更,柔灯泻照下,王昭之端坐于凳,活动了几下筋骨,此刻他的桌面上,却是多出了一把剑,一柄笔挺正气、温良谦恭、外圆内方、典雅素美的汉式宝剑。 剑身全长一米二,茎二十八厘米,圆纹剑首上,铭有小篆‘英风’二字,圆合抱,瓦当型。靠首后箍皆黑丝缠绕,以作装饰。其他深红剑茎上,黑线交叉纹直接兽面黄铜纹格。云纹黄铜鞘口,龙凤檀浅红褐色鞘,握鞘处黑丝紧密缠,其中间嵌饰黄铜浮雕蟠螭纹的的剑璏。谷纹黄铜鞘尾,呈椭圆形。 王昭之拿鞘缓拔开,八面剑,剑体狭长适中,精细菱形回纹黄格,收腰大方自然,刃宽四点五厘米,剑脊厚一厘米,银色白刃,威严而简约。锋光利,温而不寒。有锐气,敛而不显。 好一把美观、素雅的汉式剑! 如果有人看见,绝定会以为是电影《夺帅》中配角吴京所使用的那把汉剑,只是刃宽了一丁点儿,剑体有了黄菱格纹而已。 王昭之右手持剑一挥,‘吟’的一声,一道银色波光从剑格部直射锋尖,弹锋似练而劲,柔芒润泽,丝毫不带一点寒煞之气。 ‘嗖!’利刃入鞘,不遗半丝躁韵。 紧握剑鞘,一股柔顺温润的气息顿时溢出,把剑全身镀泻,滋养得如莹莹幽水,乖巧无比。 王昭之右手一抖,英风剑顿时一闪,就消失得无影了。 “剑行如风,英气翦得正,利芒不必若虹。”他幽幽的自吟道。 喔!喔!喔…… 王第内,报晓公鸡正在打鸣。 武次第、项剑、薛剑已起床出房,向朦胧的院子走去,早早的开始新一天的必须活动——练功。 万籁寂静,寒风冽,正是男儿立志时。 长时间的积累,方有今日之成就。 昨夜三人背熟了那一篇《天地七式》第一式口诀,所以睡得比平时少了点儿,现在正是抖擞精神的时刻。 可是,当他们来到院子时,却惊讶的发现已经有人在院子边缘活动了。 谁?是谁会这么早呢?现在才凌晨四点啊! 疑惑的三人透过昏暗灯光,依稀的看到了一个小背影。 是他? 项剑三人惊异着,忙轻脚走了上去,离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看着那个小身体在练一种奇怪的拳掌。多奇怪?似太极拳又似形意拳,如少林拳又如八卦拳,像八极拳又像洪拳,若截拳道又若泰拳,似拳非拳,犹掌非掌,或刚或柔,或怪或妙,熟悉又陌生,精绝且拙劣,真是四不像。 待王昭之停止后,武次第才疑惑的问道:“这就是《天地七式》?” 王昭之双手轻轻在空中划过,似在做一些玄而有规律的动作。 “可以算是,也可以说不是。身为八拳精通的你们,既能烂熟少林、太极、八卦、形意这四大名拳,又能精通八极拳、洪拳、泰拳、截拳道,难道看不出拳拳相通,掌掌互联,身心同合吗?” 项剑答道:“刚才确实看见了,可是又太不明白!” “小少爷的意思是说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薛剑反问说。 王昭之歇了手脚,淡淡道:“那只是俗世之见罢了!之所以我说不是,那是因为招是有形的,所以必会有破绽被解。说是呢,那是我们要从其中悟出一个无形的玄妙之力来,这种无形的力量,人们称之为规律,也叫做道,所以人们都叫作悟道。所谓‘一神二仙三齐天’,就是指第一式学会了,悟出的这一种无形之力量,就是至极的元素神力;第二式悟懂了,就是规则仙力的极限者;第三式一旦领悟,就是天地的太极,真正的与天地同齐衡,达到无我无天地的境界。” “悟道?神力、仙力、太极?”三兄弟嘴上叨咕着。 “天地七式,说白了就是指神道、仙道、太极、太素、太始、太初、太易七大境。有人也把神道仙道混称为神仙之道,后面五式称作先天五太,甚至把太极叫做混沌、鸿蒙,更甚者将第七式太易唤做无极。太极衍生的两仪、四象、五行、八卦,就是神仙之道,亦称道教,所谓‘易经’,就是太极的推演之说,它也只是太极的三分之一而已。《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也称三易,三易合并,方是太极。五太以太极为末,无极而终。可我时有发觉,无极之上还有一个虚尽无玄的终归之总境,是为至极境,至极者,终结也,是为无上之境,乃至极至尊也。” 听后的三人恍若天地崩溃,心中的原有概念一下子被打破,神话之说亦如死灰复燃,颠覆了一切狭小的理念。 惶惶之心不由悚动,生怕触犯了神灵之威,久久不能平静。 涛澜之心的项剑惊惧而问:“如……如此说来,世间中当真有神仙存在了?” “这天地七式当真有这么高深?”薛剑也是半信的发言。 王昭之轻轻一笑:“也算是可笑之料,能创出神籍、悟出第二式之人,却否认神仙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沦落。” 武次第胸中越来越急,追问道:“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听你之言,好像有什么辛秘?” “往事不提也罢,一切当向前看,如果你们悟出了第一式,那么一切的是非定论自然就会迎刃而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