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之而后快,当世的赵阳,确实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想也不想便答应了,可答应了之后,却又认识到此一去也是凶多吉少,所以又面露迟疑,想要推脱却又不敢,看起来很是惶恐。
而赵阳的这般表现,却让吕布彻底的散去了疑心,随后,吕布对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许以高官厚禄,封地赏爵。
最后,赵阳狠狠的咬了咬牙,答应回去做吕布的内应,并约定,明夜三更,举火为号,他会为吕布打开城门,迎吕布入城,共杀姬溪。
赵阳请求吕布,若遇赵云,请留他一命,倒是他会为吕布招降赵云,并以项上头颅发誓,赵云绝对会听自己的。
赵云之勇,吕布可是有切身体会的,这样的猛将,谁不想留在账下,是故吕布欣喜的答应了赵阳的请求。
赵阳领命离去,当夜,只带着心腹十余人逃回了大营,报之姬溪,他率领的三千兵马被吕布伏击,全军覆没,这有他们这几人逃了出来,并向姬溪请罪。
看着伏在账下,浑身褴褛,伤势不轻的赵阳,姬溪的心中很复杂,他知道,赵阳果真叛变了,这不是猜测,而是事实,因为自那日打了他们兄弟二人之后,赵阳的一举一动都在姬溪的眼皮子底下,为了赵阳,姬溪抽调了三十名老兄弟,日夜轮换着监视他,并且保护他,要不然的话,赵阳早死在城头上了。
赵阳心中的想法姬溪不能全知,但那也他从赵云营帐中出来后的怒气姬溪是轻言所见,当是姬溪便已确定,赵阳已生反心,于是,他便给了赵阳反叛的机会,让他去督运粮草。
他被吕布捉去后没多久,姬溪就知道了,而现在他回来了,却说自己是杀出重围,侥幸得脱,这便代表着,他已经真心归顺了吕布,要来赚自己的城门了。
可以说,赵阳的反叛是姬溪一手造成的,很少有人能在这样的境况下不生反心,并且赵阳本来就对姬溪没什么忠心可言。
有这样的结果,应该说是实属应当,可姬溪还是觉得有些别扭,这别扭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或许,只能理解为姬溪并不喜欢做这样的阴险吧。然而,对一个统帅而言,阴险,似乎是必备的技能。
不管怎么说,姬溪的诈降计基本上成功了,吕布,已经入瓮。
姬溪训斥了赵阳几句,便让他下去悔过,而后驱散诸将,只留下黄忠一人,对他说:“汉升兄,赵阳已叛,今夜或者明夜,吕布必来劫营。”
闻言,黄忠大惊失色,作势欲起,却被姬溪按了下来,说:“汉升兄勿急,此事全在小弟的预料之中,具体如何,兄长就不必多问了,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应付吕布的劫营。”
见黄忠凝重的点头,姬溪继续说:“城内的布防埋伏,由小弟来做,请兄长率军五千,即刻出城伏与山野,但见城内生乱,不必来救,亦不必去管吕布的大营,只需直扑冯翎郡城即可,我料,吕布狂妄,绝不会相信我能突破他的防线打到冯翎郡,所以,冯翎郡城的防守必定空虚,兄长可乘势取之。而后,兄长阻其归路,小弟随后掩杀,此战定也。”
黄忠深吸口气,神情振奋,因为他知道,此战如果真的如姬溪预想般的成功,那么,姬溪的实力将立刻与吕布持平,一扫关中将再也不是空话。
黄忠振奋的领命而去,姬溪又自己做了会,将事情的前前后后再次理了理,确认自己并没有什么疏漏,而后,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布局。
姬溪的帅帐中,不断的有将校进进出出,所得的命令大多只是些琐碎杂事,便是几人聚在一起规整商量也难以瞧出姬溪具体的意图。而这一切,又都是瞒着赵阳进行的,为求稳妥,他连赵云都蒙在鼓里。
当夜,姬溪一夜未眠,然而这一夜,却没有发生任何的事情,第二日,姬溪便继续安排,渐渐的,姬溪的大营表面上看一如往昔,可暗中,已经是枪林密布,危机四伏,宛若一条毒蛇,张大着口,等着吞噬些什么。
再次夜深时,赵阳披挂出门,十几个心腹汇聚起来,走向了城门,杀了守卫,打开了城门,放起了大火,自始至终,姬溪就那么在暗中看着,他完全可以组织赵阳等人杀人,但是他没有,只因为,一但他阻止了,这戏就不真了,戏不真,赵阳就有可能发觉,吕布就有可能发觉,自己的计划就有可能失败,失败就有可能会死……
所以,姬溪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守卫无辜惨死,不管不顾,直至,赵阳放起了火,姬溪转身退去,因为他知道,此战,自己赢定了。
吕布,如期而至,营内,大战骤起。
当吕布发现自己中计的时候,为时已晚,想要撤出,却发现己方的军队在不知不觉间早已经被冲的七零八落,自己的四周更是遍布刀枪剑戟,随行者,只有几十亲兵。
此时的吕布,恨不得生吃了姬溪,可他找不到姬溪,也找不到赵阳,因为赵阳早已被姬溪命人拿下了。
吕布左冲右突,终于在日出时逃了出去,回到本营,还未召集完兵马,更未清算好损失,姬溪却已经亲自率兵打了过来。
吕布目眦尽裂,却以回天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