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矍铄的魏其侯窦婴便已垂垂老矣。
当灌夫及其家族已经伏法的消息出来,窦婴终于老泪纵横,那深深的愧疚刺痛了他的心。
牢房的恶劣环境和痛苦的情绪终于把这个官场硬汉击倒了,窦婴病了,病得不轻。
他病的时候,除了亲人,没有人来看他。
对于人生,他已没有了更多的追求,他活腻了,也活够了,但是他冤屈,他不甘心哪,他现在已是垂垂老矣,再也不能像年轻时一般去抗争,去洗刷自己的耻辱,他所能做的,只有等待最后的时候来临。
魏其侯窦婴选择了绝食来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这种状况让窦婴的家人看在眼里,痛在眼里,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向刘彻请求对他从轻发落。
刘彻关押窦婴并将他治罪本是迫不得已,自然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有意无意透露不想杀窦婴的意图,目的是希望有臣子能想出办法来救他。
窦婴的家人把皇上的态度带给了在牢里垂死状态的窦婴,恳求他治病进食,并等待沉冤昭雪的那一天。
窦婴才暂时地放弃了以死抗争的想法。
窦婴恢复饮食的消息传到了田蚡的耳朵里,他顿时如临大敌,难道灌夫把他的小辫子告诉了窦婴?若果真如此,事情就不妙了。
自从灌夫威胁他的时候,他就打定主意要做掉灌夫,做掉窦婴。对他来说,只有死人才没有资格威胁他。
田蚡为此召集来心腹门客,商议对策。
他的观点很清楚,只要能让窦婴快点死,哪怕他割点肉都无所谓。
门客们纷纷开动脑筋,总算拿出了一种办法,太后那边没问题,关键是皇上有意保窦婴,唯一之办法既是让窦婴来惹怒皇上。
田蚡眼珠转转,这的确是个办法,可是也不容易办到,他听说窦婴在牢里都奄奄一息了,哪有力气惹怒皇上,难道让皇上去诏狱走一遭不成?
很快有人出主意打消了田蚡的疑虑,让田蚡吃了颗定心丸。
不经意间,长安就到处流传着窦婴在牢中因受到不公正待遇而辱骂皇上的消息,而且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添油加醋之后,已经是惟妙惟肖,具有一剑封喉的杀伤力。
田蚡趁机将事情报告了刘彻,果然惹得刘彻大怒,他之前也有耳闻窦婴对他不敬,没想到还真有其事。
“按时问斩弃市,无须再议!”刘彻终于当朝作出了决定。
田蚡的脸上露出了获胜的笑容,以后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现在的窦婴只有一件事可做--等死,天皇老子都救不了他。
窦婴死了,却给活着的人留下了巨大的疑团。
没有人会相信,这位一辈子正直无私的人会伪造先帝遗诏。事实上,伪造遗诏的难度之大,光靠窦婴一人是远远办不到的,它不但是一项技术活,更像产业链,在伪造遗诏的过程中,你必须有皇帝玉玺,更要有皇帝御用的笔墨简帛,既然是遗诏,那么要让墨迹看起来有点岁月,也得有专业人士帮忙。
再则,朝廷的重要公文必须是一式多份的,特别是遗诏这种极其重要的公文,更要留底,否则,后面的皇上要是不认,那不是害死手握遗诏的大臣了么?所以,没有哪个皇上会拿大臣开这种玩笑,更没有哪个公文保管官员敢在这种事上疏忽大意。
因此,在完成技术上的工作后,还必须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把遗诏滕刻一份,买通宫中文书机构如秘府,兰台,天禄阁,石渠阁的官员,鬼使神差送进去。
如此浩大的工程,真追究起来,要送命的人绝不可能只有窦婴一人。
然而,结果只有窦婴死了,而且朝廷没有深挖严打的意思。
正直无私的窦婴为了友情两肋插刀,却不幸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他死了,随着他的死,他的正直高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窦婴无疑是冤枉的,很快成了上至皇上,下至长安摆地摊的共识。一时之间,长安城处处充斥着为窦婴鸣不平的议论。
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田蚡不知不觉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他刚刚享受着胜利所带来的喜悦,可是面对着这些明里暗里的议论,随之而来的是不安与抑郁。
田蚡并不凶残,他之所以喜欢享乐,不过是小时候受的苦太多了,在有了巨大的权力之后,想加倍的补偿自己而已。
他从未想过要整谁,更没想过要害谁,比起那些言辞激烈,处处锋芒的大臣来,他更愿意充当和事老,朝廷上下和和气气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
然而,窦婴的死让他功亏一篑。在同僚眼中,田大人再也不是那位和气生财的田大人,他阴险,他凶残,他所有的和善都是伪装。
作为当朝丞相,田蚡突然有了严重的挫败感。他无法忍受无处不在的指指点点,他真想大声辩解,却说不出一个字来,他想把那些人云亦云的人统统杀掉,却找不出一丝由头。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不过数日,田蚡病倒了,病榻中的他经常突然窜起来跪在地上